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0-4 07:18 編輯
李氏宗親看過來: 白馬鎮(zhèn)李巷村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
一.尋訪繼述堂《李氏宗譜》的過程
圖片1.jpg (128.72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2 上傳
陳維銀、劉福喜、李扣林、李龍根、吳建溧、李揚帆在李氏宗祠合影留念,周樹生拍攝提供
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會員李揚帆聯(lián)系好李巷村的李龍根宗親后,通知我們?nèi)ゲ杉臄z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2024年8月18日周日上午,按照約定時間,我們一行五人(李揚帆、劉福喜、陳維銀、周樹生、吳建溧)準時抵達李巷村李氏宗祠。李龍根及李扣林兩位先生已在宗祠迎候,宗祠管理及家譜保管李扣林先生請出2020年續(xù)修的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
圖片2.jpg (103.68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2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2.jpg 聽李氏宗親介紹及閱覽此譜后,我們得知:原來新續(xù)修的譜牒共十卷,其中八卷為復(fù)制民國十八(1929)年續(xù)修的原譜內(nèi)容,2020年新續(xù)了上、下兩卷,共十卷。
圖片3.jpg (98.39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4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3.jpg吳建溧與李巷村保管家譜的李子金老先生合影留念,周樹生拍攝
而原《荊墩.李氏宗譜》共有十四卷,李巷村李子金先生幸存保留有卷一譜頭及卷四共兩卷,還有十二卷譜牒在過去的戰(zhàn)亂及動蕩的年代中毀損散佚。這兩卷家譜,也為陳春生先生編著《品讀李巷》一書,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史料。同樣,憑借這兩卷家譜,為李氏宗祠制作新的宗圖提供了原始依據(jù),更為聯(lián)系其他村落的李氏血脈一族奠定了基礎(chǔ)。 李巷李氏宗親在續(xù)修家譜過程中,克服家譜資料散佚的困難,通過多方尋覓,終于在郭莊甲山村找到較為齊全的民國十八年續(xù)修的《荊墩.薛山.李氏宗譜》十卷(另外四卷---廿一世至廿五世的世系年表卷在文革中被迫上交焚毀了)家譜。2020年續(xù)修的家譜主要根據(jù)這十卷老譜為依據(jù)而續(xù)修完成的。這里要特別記住郭莊甲山村李承春的祖父及父親為保護家譜所做出的貢獻,原先這套家譜是由其祖父保管的。文革中為更好地保護家譜,就轉(zhuǎn)移到三祖父家,后轉(zhuǎn)由其子李敬福及孫子李承銀相繼保管。
圖片4.jpg (84.15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4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4.jpg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理事周樹生與郭莊李承春(坐)交流時,吳建溧拍攝
由于還缺少四卷世系年表,李巷村李氏宗親還在不斷繼續(xù)尋找。他們聽說石湫壩李氏宗親曾有家譜一套,現(xiàn)藏于上海一李氏宗親的家中,他們正在努力聯(lián)系查找中。據(jù)了解:這四卷恰是廿一世至廿五世的世系年表卷,他們想在家譜中完全彌補世系年表中缺少這五代人的缺憾。在此也期盼看到此文的李氏宗親們能提供相應(yīng)信息(光緒廿一年即乙未1895年續(xù)修或民國十八年即己巳1929年續(xù)修的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信息請反饋給李氏宗親會李龍根先生,手機15951682847或者李承春先生13505292399,謝謝)來共同完善。
為感謝李氏宗親對我們采集家譜的大力支持,劉福喜先生將吳大林老師編著的《溧水家譜見聞錄(第一部)》轉(zhuǎn)贈給了李氏宗親代表李龍根先生,并合影留念。
圖片5.jpg (102.8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2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5.jpg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劉福喜老先生轉(zhuǎn)贈吳大林老師編著的《溧水家譜見聞錄(1)》一書給李龍根,并合影留念。
盡管缺失部分譜牒卷宗,李巷、巷上等李氏宗親團結(jié)一心、克服困難,將原有老譜合并組成八卷譜牒傳承外,于2020年續(xù)修完成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上、下兩卷,于是建宗祠、繪宗圖、修家譜三件大事均已逐一落實,這是可以告慰祖宗英靈、利于子孫萬代的實事,點贊!
白馬鎮(zhèn)李巷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民國十八(1929)年續(xù)修,全套譜牒共十四卷,主修李廣寶、李其虎;督修李君春、李君根;總修李鐘英(字毓才,清優(yōu)增生),木活字本。共印十六部,領(lǐng)譜字號按“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十六字由各支執(zhí)領(lǐng),另有毛邊紙坐譜一部, 總合計為十七部。由領(lǐng)譜記載的村落名可知:荊墩、薛山、店上、新背岡、石湫壩、尤城邊、畢家、廣山等各村李氏分支是同修家譜,且同宗同源。
圖片6.jpg (170.75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5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6.jpg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理事陳維銀與2020年家譜主修李扣林先生交流中。
2020年整理原譜合并原譜共八卷,其家譜目錄: 卷一:民國十八年鐘英撰《荊墩李氏續(xù)修宗譜序》、修譜紀名、領(lǐng)譜字號、字派、李氏宗法規(guī)戒、新增目錄、祭文、《尤城邊廣寶翁行略》、《石湫壩順宏公傳》、《先岳父李公順宏傳》、《荊墩北分其虎翁序》、《廣山其財翁序》、《荊墩北分承佐公傳》、《荊墩北分君春翁行略》、《荊墩北分君春、君根兄弟二翁合序》、《荊墩北分君根翁行略》、《尤城邊昌明公贊》、《荊墩北分連仁公贊》、《荊墩北分友佐贊》、《添香公暨陳氏孺人傳》、《荊墩李氏續(xù)修宗譜跋》、乾隆四十九(1784)年甲辰溧水知縣楊鼎撰《荊墩、薛山.李氏重修譜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姻家眷教弟南村經(jīng)濟撰《荊墩薛山李氏重修族譜序》、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廿六世孫李培彩撰《重修族譜序》、荊墩薛山李氏重修宗譜目錄、領(lǐng)譜目錄、《芝山李氏宗譜舊序》、萬歷丙戌姚敞撰《荊墩族譜舊敘》、乾隆壬戌鐘離昧撰《荊墩李氏元章公序》、《元章公序》、乾隆辛酉溧水縣教諭于偉烈撰《荊墩李氏譜舊序》、乾隆壬戌毛一鳴撰《荊墩族譜舊敘》、《薛山李氏宗譜序》、《李氏督修宗譜原序》、李氏宗譜凡例、李氏家乘世范錄、家禮、《荊墩薛山八景詩》、荊墩李巷村圖記、李氏店上村圖記、先塋考引、《虎閘口思人山碑銘》、姚敞詩一首。
圖片7.jpg (203.61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5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7.jpg 卷二:荊墩李巷村圖、薛山巷上村圖記、薛山巷上村圖、墳塋圖(虎閘口、李家山、南分墳山圖)、葉子園山墳圖記及墳塋圖、陽塘山墳圖記及墳塋圖、老塚山墳圖記及墳塋圖、胡巷山墳圖記及墳塋圖、新塘山墳圖記及墳塋圖、黃土崗墳圖記及墳塋圖、馬步山墳圖記及墳塋圖、西園山記及墳圖、廟墻園山記及墳圖、畢家墳記及墳圖、大園塚山記及墳圖、胡塔山記及墳圖、廟山圖記、墳園圖記、村后山圖墓記、村后蔴園山圖、店上村圖、誥命、光緒乙未《荊薛李氏簒修譜敘》、光緒乙未《荊薛李氏重修譜序》、光緒乙未簒修名目、光緒乙未簒修十四卷總目錄、民國乙巳年新增目錄。 卷三:誥命、《芝山李氏宗譜舊序》、萬歷丙戌姚敞撰《荊墩族譜舊敘》、乾隆壬戌鐘離昧撰《荊墩李氏元章公序》、《元章公序》、乾隆辛酉溧水縣教諭于偉烈撰《荊墩李氏譜舊序》、乾隆壬戌毛一鳴撰《荊墩族譜舊敘》、《薛山李氏宗譜序》、《李氏督修宗譜原序》、楊鼎撰《荊墩薛山李氏重修譜敘》、經(jīng)濟撰《荊墩薛山李氏重修族譜敘》、《重修族譜序》、道光丙戌《荊墩續(xù)修族譜敘》、道光六年《荊墩李氏續(xù)修譜序》、道光六年《荊墩李氏重修宗譜序》、道光丙戌《荊墩李氏族譜跋》、《荊墩李氏新增族譜跋》、李氏宗譜凡例、李氏家乘世范錄、《荊墩薛山八景詩》、荊墩李巷村圖記、李氏店上村圖記、先塋考引、《虎閘口思人山碑銘》、姚敞詩一首、立議合。 卷四:荊墩村圖、巷上村圖、薛山巷上村圖記、薛山巷上村圖、墳塋圖(虎閘口、李家山、南分墳山圖)、葉子園山墳圖記及墳塋圖、陽塘山墳圖記及墳塋圖、老塚山墳圖記及墳塋圖、胡巷山墳圖記及墳塋圖、新塘山墳圖記及墳塋圖、黃土岡墳圖記及墳塋圖、馬步山墳圖記及墳塋圖、西園山記及墳圖、廟墻園山記及墳圖、新背岡山記及墳圖、畢家墳記及墳圖、大園塚山記及墳圖、胡塔山記及墳圖、廟山圖記、墳園圖記、村后山圖墓記、村后蔴園山圖、廣山村圖、石湫壩陰陽基圖、李氏宗法規(guī)戒、祭文、原譜卷二由江西臨江新淦徙居溧水支世系年表(元亨公支、德新公支、元益公支、元章公支、荊墩炳公支、炳公秀榮公支)。 卷五:原譜卷九煥公分下南分與齊公支世系年表、煥公分下南分思齊公支世系年表、荊墩南分店上齊十公分下世系年表。 卷六:原譜卷十荊墩北分新背岡分下世系年表、荊墩廣山秀榮公分下世系年表、荊墩北分禪九公支下世系年表、荊墩北分十三公支下世系年表、荊墩北分寵三公支下世系年表。 卷七:原譜卷十一荊墩北東分宥四公支下世系年表、荊墩炳公分下十七公支下世系年表。 卷八:原譜卷十二薛山灴公分下道一公支世系年表、薛山灴公分下道三公支世系年表、薛山灴公分下道四公支世系年表、荊墩北分禪九公新背岡分下世系年表、荊墩北分炳公分下亨十公支世系年表、荊墩北分亨十公分下世系年表、荊墩北分寵三公分下世系年表、荊墩北東分宥四公支下世系年表、荊墩十七公分下石湫壩希弼公支世系年表、薛山灴公分下道一公支世系年表、薛山灴公分下道三公支世系年表、薛山灴公分下道四公支世系年表、荊墩北分禪九公新背岡分下世系年表。
圖片8.jpg (190.44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5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8.jpg 1. 荊墩、薛山李氏一族一世祖及始遷祖。
圖片9.jpg (212.79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5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9.jpg 據(jù)世系年表記載:荊墩、薛山李氏一族皆尊木公為一世祖,“由江西臨江新淦徙居溧水支第一世木公,公字子茂,號柏軒,世居洪都臨江府新淦縣,以明經(jīng)登宋神宗朝進士,官至翰林,勅贈禮部尚書,再贈太子太保?!眰髦恋谒氖阑毓笆歼w芝山,其發(fā)祥之祖。燾次子,字芳甫,號三峰。宋元佑己巳年八月初二午時生,政和年間授殿中侍御史,靖康初除僉書樞審院事。建炎二年扈駕南遷,歷相三君,至紹興十二年,奉勅贈六道以光祖。先又奉勅贈故妻趙氏為建寧郡夫人。往建康道經(jīng)溧水,見芝山峰巒秀麗、風(fēng)氣淳樸,乃卜筑以居焉。卒于乾道乙酉七月初十子時,葬丁家岡。子一:藻?!?/font>按《荊墩李氏續(xù)修宗譜序》記載:“粵自荊墩之支系遷徙于芝山”。 ---由此可知:溧水芝山李氏一脈源自江西新淦縣,一世祖為李木。第四世李回為芝山李氏始遷祖。1128年(即建炎二年。注:另據(jù)芝山李氏家譜中記載是建炎三年遷徙,我們現(xiàn)按李巷李氏家譜中的記載建炎二年實錄)李回率其子李藻遷徙至溧水芝山卜居。即繼述堂李氏一族在溧水生活繁衍已近900年。 而傳至第八世李元章,其年表記載:“元章,存仁四子,字奇珍,行七七。配吳氏。徙居于方山李巷,為荊墩薛山始遷之祖。三子:煥、炳、灴。” 又據(jù)《荊墩李氏續(xù)修宗譜跋》記載:“荊墩之南,煥公住焉;荊墩之北,炳公居焉;去荊墩三里許之薛山,灴公遷焉。” ---由上述可知:荊墩薛山李氏始遷祖為第八世李元章。遷徙年代大約1228年前,就分遷至荊墩、薛山。其長子李煥住荊墩(今李巷村)之南;次子李炳居荊墩(今李巷村)之北;三子李灴遷居距荊墩三里許的薛山(今巷上村)。李氏一族在李巷、巷上已經(jīng)生活800左右,而如今荊墩、薛山李氏宗親共計630多人(另石湫支、郭莊支還有同宗同源的李氏宗親的600人左右)。
2. 荊墩及李巷村名的由來。
圖片10.jpg (234.24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1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10.jpg 《荊墩李巷村圖記》記載:“夫墩者,平地之高阜耳,蓋山之類名也。而荊者,木類之紫荊也。其種不凡,惟生祥地是墩之先,紫荊叢生故名荊墩也……李氏奇珍公,秉敏睿之姿,明地理之秀,離芝山之故廬,卜是地而居焉。宏創(chuàng)規(guī)模澤遺后裔閱數(shù)傳,而人繁居密,宇楹集湊,四面環(huán)居,繁若市鎮(zhèn),人之杰皆地之靈也。李由族取巷以居,故名李巷也。” ---由上述可知:家譜中記載的原村名實為“荊墩”,即現(xiàn)今“李巷”。因為世代延綿、人繁居密,李氏一族以巷命名為“李巷”村。
3. 薛山及巷上村名的由來。
圖片11.jpg (291.57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1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11.png 《薛山巷上村圖記》記載:“聞古薛上關(guān)之西有薛山也,我祖灴公由荊墩鼎還于是此,“薛山”之名所自始也。厥后子姓蕃盛,傳至生一公等相厥膴原,轉(zhuǎn)卜茲土而居之,此又“巷上”之名以彰也,惟斯地焉……故乘之不以“巷上”名其居而必冠以“薛山”者。” ---由上述內(nèi)容可知:薛山巷上村為三子李灴遷居至此,薛山(巷上村)相距荊墩(李巷村)僅三里許,后子姓繁盛,子孫以“巷上”命名為村名,但總以“薛山巷上”稱之。
四.繼述堂《荊墩、薛山.李氏宗譜》的字派輩份 卷一第14頁記載:“凡我族丁盛支蕃,則分支別派雖有一定,而各支子孫任意自立字派,遂不免有同派不同世之嫌,猝然相聚問其派而不知其世,以致尊卑莫辨。今與族磋商:此后與芝山齊。其派行自三十一世“友”字起:友君子善良基若克振家道禎祥,十三字按世次列派,不得任意亂取。支雖分而派則一俾,后世子孫問某字派即知為某世也。按“其昌”二字,“其”字與二十八世“其”字派同,“昌”字支二十六世“昌”字派同。故將“其昌”二字易“楨祥”二字,避諱也?!?/font> 由上述可知:繼述堂《荊墩.李氏宗譜》民國十八(1929)年續(xù)修家譜所確定的李氏一族從第三十一世至第四十三世的字派為:友君子善良基若克振家道禎祥,共13字。
五.家譜有關(guān)荊墩、薛山八景詩作
圖片12.jpg (212.05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1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12.jpg 劉福喜與李子金先生交流中
《荊墩薛山八景詩》 荊墩叢翠 極目青畦入望遙,平蕪徧聳髻螺標, 一枝秀發(fā)花如錦,疑是春紅點翠翹。
其二 巋然恃峙擁云霞,地脈隆時物自賒, 但看曉春迎瑞氣,琪花瑤草不爭差。
石溪眠牛 嶄然頭角伴龍眠,耕破行云水底天, 莫道靈犧誰作牧,數(shù)聲短笛過溪前。
其二 石溪嵚巇景特聞,肖形異質(zhì)臥苔垠, 那堪隴上供驅(qū)使,正好溪頭夢澤云。
天井流香 石崖迸出蔗漿鮮,散入千家百道煙, 亙古只傳耕鑿好,而今汲引倍天然。
其二 求泉不羨漢將軍,玉液流香廻不群, 聞?wù)f仙家餐石髓,那知是處湧清芬。
觀鋒列嶂 云飛千嶺繡屏開,幾許煙霞繞水隈, 一幅輞川摩未了,怎當(dāng)好景帶詩催。
其二 峭壁巉巖倒插天,松筠冷浸夕陽煙, 地靈自是多朝拱,山色參差云復(fù)連。
梵鐘度月 參罷禪關(guān)過草溪,松濤靜鎖白云低, 黃昏正憶吹簫者,忽聽蒲牢度月西。
其二 曲徑茅庵花草幽,梵音散作滿山秋, 晚鐘解入騷人耳,穿破松林到小樓。
仙幹凌云 層巒絕處挺虬龍,遙望婆娑影色濃, 種自仙家人不識,嶺頭時見紫云封。
其二 槎枒老幹插嵯峨,根底楸枰點石坡, 一自爛柯人去后,滿山欸乃只樵歌。
峭壁詩箋 石丈曾聞拜米顛,于今儼作薛濤箋, 詩狂正好題佳句,不籠紗廚籠暮煙。
其二 嶙峋怪石倚云隈 上有仙題半蝕苔, 勝事不隨煙雨盡,故留遺跡任君猜。
急流抵柱 細浪輕波載小丘,蘢蔥瑞靄映沙洲, 何須海外尋蓬島,只此青山水上浮。
其二 昨宵春漲水漫漫,翠柏蒼松浪里看, 日夜潺湲流不盡,白鷗沙鳥集煙巒。
瀨陽邑庠生董雋謹識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13.jpg
圖片13.jpg (259.67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1 上傳
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會員李揚帆與宗親李龍根先生交流中
六.附:荊墩李氏續(xù)修宗譜序及跋
圖片14.jpg (220.6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2024-9-27 16:01 上傳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560/wps14.jpg 《荊墩李氏續(xù)修宗譜序》 粵自荊墩之支系遷徙于芝山,荊墩之譜牒由清代乾隆甲辰歲始與芝山分修,其后屢修勿贅。迨至光緒乙未年,荊墩重修宗譜,延芝山族人為之秉筆,總其大成,迄今已三十五年矣。茲于民國十有八年己巳秋九月又續(xù)修宗譜,仍延芝山族人為之纂集,其推重芝山之族人,正所以追尊先祖發(fā)祥于芝山之地也。 但民國肇興,百端改革,大都權(quán)利是尚,孝悌二字無有過而問津者矣。況修譜牒費金錢、勞心力,誠非易易。值此頻年荒歉,兵災(zāi)、匪災(zāi)不堪枚舉,何至于不當(dāng)急務(wù)之事而汲汲圖之乎?詎荊墩族人廣寶翁、其虎翁,及君春、君賡輩,不惜貲財、不辭勞瘁、不畏災(zāi)害,竟毅然提議倡修宗譜,不為澆漓之薄俗所移,聞之者無不油然生孝悌之思焉。且若輩嘗云:修譜牒不過序昭穆、辨親疏而已,愛敬之忱乃其主義焉。愛則自能痛養(yǎng)相關(guān),敬則自無犯上作亂,推其愛敬之心施于一族,則一族自能團結(jié)。天下之氏族多矣,最易聯(lián)絡(luò)者,莫氏族。若也吾全國之氏族能由愛敬集合團體,復(fù)廓充愛敬之道集合一大團體,則國內(nèi)之我族庶免同室操戈之流弊,國外之他族自無吞并滅種之覬覦。噫,若輩伏處田間,僅一農(nóng)人耳,識見何其卓犖也,尤可奇者。 荊墩之名義何所取也?想墩者平地之高阜也,荊樹叢生其上,故有是名也??妓逵刑镎?,其庭植有荊樹,茂密異常,而田氏兄弟忽焉分財,荊樹于是立萎,田氏見之旋不復(fù)分,荊樹又立茂。足征荊樹亦佳木耳。我祖元章公離芝山適此土也,未嘗不望子孫敦睦團結(jié)一氣,以荊樹之榮枯為規(guī)戒耳。予生也晚,登荊墩遙望芝峰有令人留連而不忍去也。 茲屆譜牒告成,乞序于余,忝叨一脈,略知端倪,故援筆而為之序焉。 時維 中華民國歲次己巳仲冬 谷旦 族裔清優(yōu)増生鐘英鞠躬拜撰
語云:宗語三十年不修,謂之不孝。 荊墩族人汲汲焉續(xù)修宗譜者,乃惡居不孝之名乎?抑亦實事求是乎!姑置勿論,但晉接間,其渾樸之風(fēng)、和藹之氣,令人望而若飲醇醪焉。 間或煮茗間敘,乃首以范文正公置義田、養(yǎng)族人為問其愛族之心愈見矣。 檢閱譜牒,荊墩之南,煥公住焉;荊墩之北,炳公居焉;去荊墩三里許之薛山,灴公遷焉。復(fù)游其境域,則風(fēng)醇俗美,如同一轍,其氣脈何其厚歟!噫,源遠者流自長,根深者葉自茂。若店上、若尤城邊、若廣山、若石湫壩,繩繩繼繼,散處四方。而崇尚敦厚,仍不減荊薛之遺風(fēng)焉。 茲于纂集之余,濡筆誌之,使后之人有所觀感焉。
時 維 中華民國歲次己巳仲冬 谷旦 族裔清優(yōu)增生鐘英鞠躬拜撰
(本文撰寫過程中得到吳大林、劉詩春等老師的審閱指正,一并致謝!)
版權(quán)及免責(zé)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quán)或名譽權(quán),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dāng)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dān)責(zé)任。
本文地址: http://abakasalon.com/thread-622069-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