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8-31 21:19 編輯
許氏宗親看過來:凌云堂《許氏宗譜》
一,尋訪凌云堂《許氏宗譜》的過程 吳大林老師在編著出版的《溧水家譜見聞錄》一書中就已經(jīng)介紹過凌云堂《許氏宗譜》,他是于2017年12月3日在洪藍舊坊甸村許正文先生家中見到此譜(即舊坊甸村保存的唯一全套16卷家譜)的。 2019年7月8日,高淳區(qū)家譜研究會會長魏云龍先生通過溧水區(qū)作家協(xié)會潘惠明主席聯(lián)系上塘西村許白金書記后,也到舊坊甸村拍攝采集了部分家譜資料。
圖片1.jpg (349.18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2023年10月,通過抖音平臺(我在抖音上發(fā)過介紹溧水相關(guān)姓氏宗譜以及文史方面的視頻內(nèi)容)結(jié)識了高淳許氏宗親許新培。因為高淳、溧水民國四年曾同修家譜,所以他也非常關(guān)注溧水許氏宗譜信息,也時常在抖音中與我交流。后來他得知吳大林老師將出版《溧水家譜見聞錄(第2部)》,希望屆時出版后能拜讀,我即說:能提供家譜采集的我們才盡量滿足贈予《溧水家譜見聞錄》一書呢。他告知我:他僅有部分許氏家譜電子稿,需要拍詳細內(nèi)容,得與溧水洪藍許氏宗親聯(lián)系才行。閑聊中,我得知洪藍舊坊甸村的許氏宗親會會長是許克銘后,我當即問新培道:是搞建筑的嗎?他也不清楚。于是我當即打通許克銘(他是溧水職中首屆建筑班的學(xué)生,我是第三屆建筑班的班主任。而他結(jié)婚成家后的岳父大人徐孝忠與我老父親還是老同事。既有點師生情誼,又有點世交關(guān)系)的手機電話,果真就是同一人。于是我提出六月初六曬譜時去采集拍攝家譜,得到許克銘會長及許氏宗親的大力支持。 2024年7月11日上午9時,我們(潘惠明、吳建溧、劉長力、胡宸一行四人,高淳的許新培也提前趕到)按照預(yù)約準時抵達洪藍舊坊甸村許氏宗祠,潘惠明先生還將刊載有“凌云堂《許氏宗譜》”文章的《溧水家譜見聞錄》一書轉(zhuǎn)贈給了許克銘先生并合影留念。
圖片2.jpg (143.37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家譜保管人許克明按照傳統(tǒng)在宗祠敬香行禮后,請出家譜。
圖片3.jpg (69.22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此圖由潘惠明提供
在拍攝采集之前,我還向在場的許氏宗親們介紹了我們采集家譜的緣由和意義:我們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成立近五年來,熱衷發(fā)掘溧水家譜文化的內(nèi)涵、傳播家族文化的正能量,我們采集拍攝家譜,不吃請、不收禮,更不會向外人轉(zhuǎn)賣家譜內(nèi)容,完全是一項公益行動。幾年來,我們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已經(jīng)采集拍攝到200多部溧水家譜資料。吳大林老師(原文化局局長)于2019年已經(jīng)出版《溧水家譜見聞錄》一書,今年9月即將出版第二部《溧水家譜見聞錄》。因為我們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內(nèi)有知曉文史、家譜、古文、考古、文博、書法等一批學(xué)有所長的老師,能夠有效協(xié)助各姓氏宗親厘清家譜的世系傳承脈絡(luò);能夠有效幫助各姓氏宗親尋根問祖,調(diào)查了解清楚祖上源自何處,何時遷徙而來溧水的先輩足跡;對家譜中采用行草書法所撰寫的譜序文字也都能由精通書法的老師一一幫助釋讀,由精通古文的老師幫助標點斷句;還有通過研讀家譜史料,整理出各姓氏先輩涌現(xiàn)的名人及業(yè)績、記載的詩詞歌賦??傊疄檎故镜胤轿幕滋N、為填補縣志記載過于簡潔的不足來貢獻出我們的一點光和熱。
圖片4.jpg (202.22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二.凌云堂《許氏宗譜》的概況
洪藍街道舊坊甸村凌云堂《許氏宗譜》民國四年(1915)續(xù)修,木活字本。全套譜牒共16卷,保存完整,難能可貴。當年這套家譜是由高淳、溧水兩縣的許氏村落(寺后村--今高淳區(qū)鳳山許家;檀溪太水--屬古柏,太水村和檀溪渡相鄰,今均已拆;唐家坳--今屬淳溪街道;檀溪楊家嘴--今固城街道秀山楊家嘴;檀溪董家寺后孔楊村;花犇--今淳溪街道花奔田許村;以及溧水孔鎮(zhèn)許家埠的前許村--今溧水和鳳鎮(zhèn)張許村、后許村)等村族人聯(lián)合續(xù)修的。主修許傳麟,簒修許家祥。共印32部,是按《千字文》“天地元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馀成歲 律呂調(diào)陽 ”編了領(lǐng)譜字號。我們所采集拍攝的這套譜是洪字號,當年此譜收執(zhí)保管人是舊坊店村的許友厚,如今這套家譜由許克明先生保存。
圖片5.jpg (82.43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關(guān)于這套家譜的護譜故事值得一說。在“破四舊、立新功”及“文革”時期,大多數(shù)古籍善本遭到焚毀,而各姓氏家譜也難逃厄運。目前我們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已經(jīng)采集拍攝到了200多套家譜,也因此見證聽說過許多保譜、護譜的動人故事。有的族人不忍心看到家譜被毀,為保全家譜,冒著極大的風險將家譜妥善藏起來。在那特殊的年代,敢于抗命是要被批斗、游街,乃至被關(guān)押的。而舊坊甸村就有幾位許氏族人冒險藏譜,才使珍貴的家譜得以留傳后世,他們是:許家滿(即此家譜保管人許克明的父親)、許家和、許林生三位先生,三位先生的功德將永載許氏家族的史冊,必須讓世世代代子孫銘記他們的功德。據(jù)現(xiàn)有資料調(diào)查獲知:當年印發(fā)執(zhí)領(lǐng)的32套譜牒,完整保存16卷的,僅有洪藍舊坊甸村許氏宗親所保管的這一套(其他許氏村落雖然發(fā)現(xiàn)各自也保存有家譜,但都殘缺不全、僅幾卷而已)。這套完整齊全的許氏宗譜,為109年后能再度聯(lián)合續(xù)修《許氏宗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條件。
圖片6.jpg (88.32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此圖由潘惠明提供
家譜記載的是血脈淵源,是根的所在,是家族文化的延續(xù)史!如果當時譜牒未能保全、殘遭焚毀的話,那么一個家族的歷史,她的來龍去脈就很難厘清,后世尋根問祖就會異常艱難。如今舊坊甸村許氏宗親,依據(jù)保存下來的宗譜追根溯源后,歷經(jīng)千辛萬苦于2019年12月18日許氏宗祠竣工落成,圓了數(shù)代人的夢想。
圖片7.jpg (170.12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眾所周知,宗祠是一個家族的象征,有了宗祠,子孫在此得以祭祀祖宗,使子孫后代能夠知曉自己從哪里來,不忘祖宗的教誨。更為繼續(xù)傳承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xùn),增強家族凝聚力。宗祠是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及根基。我們相信,后一時期許氏宗親們將會繪制宗圖、修好家譜的。 總目錄如下: 卷一:民國四年應(yīng)祖錫撰《許氏續(xù)修譜序》、光緒六年邢士楨撰《許氏重修宗譜序》、乾隆卅六年張若溎撰《高淳許氏重修宗譜序》、宋熙寧三年王安石撰《舊序》、紹興二年周必大撰《舊序》、明萬歷丁亥徐元泰撰《舊序》、康熙丙子年梅鋗撰《舊序》、明萬歷廿一年許汝學(xué)撰《舊序》、康熙二年許逢穆撰《舊序》、目錄、“光緒六年(1880)、乾隆四十年(1775)、民國四年(1915)”修譜名目、凡例、先賢輯說、譜義六則、宗規(guī)一、宗規(guī)二祠堂條約、冠婚喪祭之禮、祠祭之禮、誥命五道; 卷二至卷六:寺后世表; 卷七至卷八:前許世表; 卷九:孔鎮(zhèn)世表; 卷十:后許世表; 卷十一:檀溪太水世表; 卷十二:檀溪二房唐家坳楊家嘴世表; 卷十三:檀溪三房董家寺后孔陽村世表; 卷十四:花犇三房世表; 卷十五:藝文、律詩、古今跡、志、記、壽序、墓志銘; 卷十六:舊傳、舊贊、新傳、行實表(領(lǐng)譜字號)、虞集撰《許氏舊跋》、乾隆四十年許大文撰《宗譜后跋》、光緒六年《宗譜后跋》、民國四年許家祥撰《許氏后跋》。
三.凌云堂堂號的由來及溧水許氏一脈遷徙 1.凌云堂堂號的由來 凌云堂源于溧水籍進士許英,明永樂十六(141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第三甲第130名賜同進士。明萬歷《溧水縣志》:“許英,永樂戊戌(十六年,1418)李騏榜。任知縣?!泵骱胫挝迥晔?font face="Calibri">(1493年1月)朝廷正式批復(fù):溧水縣西南析出,高淳單獨置縣。故許英歷史上確屬溧水進士毫無爭議。溧水、高淳兩縣分設(shè)后,許英居住地鳳山劃歸屬于了高淳,如今說許英是高淳人也符合現(xiàn)實。而據(jù)《嘉靖高淳縣志》記載:因許英進士及第,為表彰其榮耀鄉(xiāng)里,遂在縣治淳溪鎮(zhèn)北25里許英舊宅之南高樹牌坊,其坊名稱“凌云坊”。此外,許英還在屋東新建高聳的華堂,占據(jù)半畝之地,其堂名取“以登第為凌云,謂其志氣凌厲云霄”之意,故號“凌云堂”。又邀請與其同年同榜的莆田進士林庭芳撰寫《凌云堂記》和《凌云堂歌》,詩文中盛贊許英超然之志氣及屋宇之壯麗,其中有“畫錦煌煌歸故里,里族增光且驚喜,華堂半畝凌云開,新坊百尺凌云起”等語,可見一斑。許英故居據(jù)說在城北26里今鳳山許家馬城山,舊時其地尚有許英讀書臺(舊志稱許英凌云臺)等古跡。許氏后裔續(xù)修家譜時故定名堂號為“凌云堂”。 2.溧水許氏一族究竟何時遷來? 家譜中有光緒六年邢士楨(興化縣教諭)所撰《許氏重新宗譜序》介紹許氏一族的淵源:“溯宗裔出炎帝,派衍太岳,至周武王時,文叔受封于許,后因以為氏。至秦稱帝而猗始留姓名。于猗后分為二大支:一著望高陽,一著望安陸。吾祖系出高陽,肇基文滕,由新安避地溧水之鳳凰山,即今之彰教寺后許村。是數(shù)傳而筠遷檀溪,又數(shù)傳而永和遷花犇,居不一地而譜則同修,纂于乾隆三十六年,太祖肇伯公年迄今百有余年矣?!?/font> 民國四年續(xù)修家譜時,時任高淳縣令的應(yīng)祖錫所撰《許氏續(xù)修宗譜序》中記載:“按許氏以封國得姓,文叔而后,代有達人......淳之有許氏也,自南宋時文縢公占籍于鳳凰山寺后。始厥后,生齒日繁,其分居而成聚者族凡有六:若檀溪、太水、花犇,以及溧水之許家埠,前、后許村皆其裔也。”
圖片8.jpg (21.87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從以上兩譜序中內(nèi)容可知:許氏因周武王時,文叔公受封于許,而獲姓許。溧水、高淳許氏,均系出高陽,肇基文縢,由新安避地遷居溧水鳳凰山(如今為高淳鳳凰山寺后),寺后許村及后世子孫又分遷于檀溪、太水、花犇、溧水孔鎮(zhèn)許家埠的前許村、后許村共六大分支。民國四年這許氏六大分支又通力合修家譜。 家譜世表中記載文縢公:“文縢,遷丹陽;一曰:潤州。按自三國六朝,迄于隋唐金陵郡、江寧郡、建康郡、丹陽郡及宣州、揚州、溧州、瀨州、潤州沿革分并、建置不常,時高淳統(tǒng)于溧水未置縣,隨諸州郡異名無不隸焉。且丹陽郡以淳西境之丹陽湖得名,故公斷為來遷之始祖?!蹦瓯碇杏涊d“第一世文縢,遷丹陽,即今鎮(zhèn)江丁卯橋,后又卜溧水縣南六十里鳳凰山定宅。遂以丁卯橋故居為別墅,歲時往來其間。子二:渾、澤?!?/font> 那么溧水許氏一族到底是何時遷來的呢?首先肯定的一點溧水(高淳)的許氏是文縢公的后裔。這對照世系表及周邊許氏宗親的家譜,都能得到驗證。 光緒六年興化縣教諭邢士楨所撰譜序中“由新安避地溧水之鳳凰山,即今之彰教寺后許村”---即“溧水鳳凰山寺后許村由安徽的新安郡遷來”,這與我們在民國四年續(xù)修家譜的許氏世表中有相符的地方。世表中記載:十四世的許孟高(1129-1194,是遷桐許氏始祖。廣德---古名桐川)、十五世許仲和、十六世許細一,卒后均葬于廣德腰山金釵厘,而十七世的許兆一及后代卒后均葬在溧水(現(xiàn)高淳境內(nèi))鳳凰山寺后許村的村后祖墳。乃傳承至廿二世日臻公卒后也都葬村后祖山。第廿三世長子許英登李騏榜進士而光宗耀祖,后世子孫均以寺后許村出了個進士許英引以為榮,以“凌云堂”為堂號就是一個證明。舊坊甸許氏一族則為許英的二弟許茂的后裔,當然也即先祖十七世兆一公的后裔。 我的觀點:兆一公是從廣德腰山(今屬廣德誓節(jié)鎮(zhèn)蘇村)遷居到溧水的鳳凰山寺后許村,即許兆一是寺后許氏始遷祖。大約1190-1210期間,也即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趙惇紹熙年間至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趙擴的慶元或嘉泰或開禧或嘉定年間遷入到溧水鳳凰山寺后許村的,這一支許氏在溧水(高淳)已經(jīng)繁衍生息810多年了。應(yīng)祖錫說南宋遷溧水鳳凰山定居應(yīng)該是有其道理的。溧水的許氏始遷祖應(yīng)該就是許兆一。 光緒三十年續(xù)修敦倫堂《淳溪許氏宗譜》記載的兆一公。 后經(jīng)許新培查找到的續(xù)修于光緒三十年(1904)的敦倫堂《淳溪許氏宗譜》世系表中記載:“兆一公,聘娶宋氏,合葬鳳凰山后祖墳。子四:致中、致和、致謙、致恭。系寺后始祖?!?/font> 這就充分證實了兆一公確實是寺后許氏始遷祖,也即溧水前許、后許,乃至舊坊甸、溧水大西門許氏族人共同的溧水許氏始遷祖。
圖片9.jpg (153.11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民國四年(1915)續(xù)修凌云堂《許氏宗譜》(高淳、溧水兩縣合修)記載的兆一公。 而民國四年高淳、溧水合修的凌云堂《許氏宗譜》有關(guān)兆一公的記載“兆一,細一長子。聘娶宋氏孺人。合葬村后祖墳。子四:致中、致和、致謙、致恭?!?/font> 對照敦倫堂、凌云堂兩部家譜中的許兆一的記載,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這后修(遲11年)的凌云堂譜應(yīng)該掌握有之前所續(xù)修的家譜資料,按常理,應(yīng)該原文一字不改地實錄在新修的家譜中,可為何合修時非要回避兆一公“系寺后始祖”這五個字呢?---好在我們從細一公長子許兆一“卒葬村后祖墳”推測出其應(yīng)是寺后許氏始遷祖。但這一推測沒有確切的證據(jù)呀。現(xiàn)在在光緒三十年敦倫堂《淳溪許氏宗譜》有明確的記載“兆一公,系寺后始祖”。 另外說明一點:從凌云堂家譜中,清楚地記載:細一公,子二:長兆一,次重陽。而敦倫堂家譜中有可能將弟弟重陽誤記為兆一的父親,由此,兆一降成了十八世了。兩譜有點矛盾,我們期待廣德誓節(jié)鎮(zhèn)蘇村的《許氏宗譜》世系記載來破解這一難題。 按照凌云堂家譜記載:五世許筠乃高淳檀溪始遷祖,遷徙到高淳境內(nèi)應(yīng)該更早。因本文主要介紹溧水境內(nèi)的許氏宗親,暫且不提。
3. 洪藍舊坊甸許氏始遷祖即遷徙年代?
圖片10.jpg (179.8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明弘治五年十二月(1493年1月)朝廷正式批復(fù),高淳開始從溧水西南析出,高淳單獨置縣。后溧水、高淳兩地共有六支主要許氏村落各自生存繁衍并相互交往,合修凌云堂《許氏宗譜》就是明證。傳至第三十一世時,有許宜進由高淳鳳山寺后遷徙至洪藍舊坊店,即為舊坊店村許氏始遷祖。家譜世表中記載:“宜進,遷居溧邑舊坊店。逢相次子。字:成卿。生于順治四年丁亥七月二十六日亥時。聘娶任氏,生于順治五年戊子九月二十八日戌時。子四:其龍、其鳳、其凰、其秀。鳳繼宜普嗣,凰繼宜全嗣,女一,適陳信生。公享年七十九歲。欽賜皇恩。卒于康熙[注:應(yīng)為雍正。此處應(yīng)該記載有誤:按享年七十九推算,應(yīng)該在雍正年間卒,才基本相符]二十四年乙丑正月初七日丑時,墓史家岡。氏卒于雍正二年甲辰七月二十六日卯時,墓新墳?!?---而根據(jù)舊坊甸許氏始遷祖許宜進“生于順治四年(1647)”推測,應(yīng)在其成家立業(yè)約20歲左右才遷徙到舊坊店村,那大體是在1667年左右年間,舊坊店(譜名:店,現(xiàn)名:甸)村的許氏一族已經(jīng)在此生活350年以上了。據(jù)了解,目前舊坊甸村許氏宗親四十多戶,許氏總?cè)丝诎偃俗笥摇?/font> 4.溧水許氏尊為一世祖文縢公與舊坊甸始遷祖?zhèn)鞒嘘P(guān)系如下: 溧水、高淳兩地許氏宗親均尊許文縢為第一世祖 →傳長子許渾,第二世 →傳長子許仲元,第三世 →傳子許儒,第四世 →傳次子許知稠,自黃敦復(fù)遷歙北昉源,曰:許村,后復(fù)歸鳳凰山,因亦名許村焉。配何,子一:規(guī)。第五世 →傳子許規(guī),第六世 →傳長子許遂,第七世 →傳長子許俞,第八世 →傳長子許均,建隆中應(yīng)募往開封為龍捷軍,以征遼功補武騎十將,開寶中遷武副兵馬使,又遷副指揮使,累官至團練使,知代州卒,子三:懷忠、懷信、懷德。第九世。 →傳長子許懷忠,字之樸,第十世 →傳許安世,真宗朝進士第一人。子一:將。第十一世 →傳子許將,字沖元,以游學(xué)占福州閩籍進士第一,歐陽修讀其賦,謂曰:君詞氣似沂公,未可量也。簽書昭慶軍通判明州神宗召對除集賢校里同知禮院,自太常丞超改右正言明曰直舍人院,又明曰判流內(nèi)銓,皆神宗特命舉朝榮之進知制誥使契丹還,知審官西院直學(xué)士院判尚書兵部進翰林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以忌者黜外,復(fù)召為兵部侍郎,后歷禮吏尚書龍圖閣資政殿學(xué)士,觀文殿大學(xué)士告老。卒贈開封儀同三司謚文定年七十五,子一:份,第十二世 →傳許份,字子大。生宋哲宗元佑辛未年八月二十日午時,宋徽宗政和中擢甲科至殿中侍御史,以直諫謫安吉令,遂居安之插塢,詳見傳中。卒宋孝宗隆興癸酉年九月十九日辰時,年六十三歲,葬鳳凰山巳山亥向。娶吳氏宜人,生宋哲宗元佑癸酉年正月十一日辰時,卒乾道甲午年八月初八日申時,與公合墓。子三:孟高、孟廣、孟博。第十三世 →傳長子許孟高,字一明,行千一,生宋高宗建炎己酉年十月初二日子時,登淳祐王佐榜進士,遷廣陽令,卜居廣之腰山,為遷桐之始祖,歿宋紹熙甲寅年三月十三日未時,葬腰山金釵厘。第十四世 →傳長子許仲和,行中一,生宋高宗紹興辛巳年二月十三日巳時,卒紹定戊子年十二月三十日午時,葬腰山金釵厘。聘娶姚氏,生紹興壬午年七月初八日卯時。子三:細一、細二、細三。第十五世 →傳長子許細一,守腰山。娶王氏合葬腰山。子二:兆一、陽重;許細二,徙居宣城溪頭。子一貴章;許細三徙居本州北澗。第十六世 →傳長子許兆一,聘娶宋氏孺人,合葬村后祖墳。子四:致中、致和(傳次子許通,其后裔廿一世許明先為溧水前許村始遷祖;許通明先四弟許遇先的后裔第廿六世許方鎬為后許村始遷祖)、致謙、致恭。第十七世 →傳長子許致中,行萬一,娶李氏,合葬村北祖墳。子三選、達遙。第十八世 →傳長子許選,行榮一,聘娶李氏,合葬村后祖墳。子二:榮、華。第十九世 →傳長子許榮,行孟一,號尚文。聘娶趙氏,合葬村后祖墳。子二:日臻、日遠。第二十世 →傳長子許日臻,行再一,號文富。聘娶趙氏,合葬祖墳。子三:昭、晉、曉。第二十一世 →傳長子許昭(贈知縣),行福一,聘娶趙氏恭人。俱葬村后祖山,子三:英、茂、萃。第二十二世
圖片11.jpg (112.13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傳長子許英,賜進士第,行洪一,字士華,永樂戊戌進士,登李騏榜,官拜御史,任福州府候官縣令,復(fù)任興化府莆田縣令,升任陜西道御史;傳次子許茂,第二十三世(庠生) →由許茂傳長子許傑,第二十四世 →傳三子許惠,第二十五世 →傳四子許文浤,第二十六世 →傳長子許珂第,二十七世 →傳次子許汝敬,第二十八世 →傳次子許承意,第二十九世 →傳次子許逢相,第三十世 →傳次子許宜進,第三十一世(舊坊店始遷祖).......
5.孔鎮(zhèn)許家埠前許村始遷祖?
據(jù)卷十五《溧邑許家埠遷居記》記載:“溧邑之南,臼湖之東,有許家埠焉,距孔鎮(zhèn)三里余。初通公由寺后遷居孔鎮(zhèn),偶游埠口,見夫田肥美通河道篤,愛之欲遷而未果。及其孫明先公始移居,于是克勤克儉,用創(chuàng)鴻基行其野禾黍油油兮,入其室子孫繩繩兮,家聲因之而丕著,門祚由此而延長。游人游士相與稱頌,遂名其埠曰:許家埠。此則村以姓傳也。明先公有四子:長懷德、次懷義、三懷忠、四懷孝。孝無子失傳,而忠生二子。今之四房,以德、義、忠三公為房祖,尊明先公為始遷祖。丁繁戶眾,建造支祠,以妥先靈敦孝友甚盛舉焉。是即明先公修德于前,而流澤遠且久也。迄今孝滿、傳禮、友德、友沛、傳崳、傳根、傳祥、家和、家福等,念宗譜自乾隆辛卯年失修,為先人遺憾始則勉力捐輸補助,祖家修理祠宇。繼又科丁派費,聯(lián)合四支序修大同,是報本追遠,不忘明先公之大德,而并不忘明先公所自出之祖也。至于煙戶人口與同修者相頡頑及豈非先靈黙佑俾后嗣克昌哉!爰悉舉顛末而為之記。 民國四年歲次乙卯仲春中瀚之吉 眷晚宋祺謹撰”
---有上述可知:許家埠(現(xiàn)張許村 )在孔鎮(zhèn)之西三余里,石臼湖之東岸。南宋時,宣歙望族新安許氏,有一支族人(十七世兆一公)自廣德腰山分遷于溧水鳳凰山(現(xiàn)高淳鳳山),居于彰教寺之后,名為寺后許村。兆一公次子許致和(十八世),再傳次子許通(十九世),大約1260年左右(南宋景定元年前后),許通遷居到孔鎮(zhèn)上街。偶游埠口,見此處土地肥沃、水運通達,湖光斂艷,美不勝收,欲遷居于此,但未果。傳至其長孫許明先(廿一世),繼承祖志,大約于1300年左右(元朝大德四年前后)遂遷居家于埠口之東。明先公生四子:懷德、懷義、懷忠、懷孝,數(shù)代后,家業(yè)興旺,子孫繁盛,形成村落,故以姓氏名其埠,為許家埠。許家埠在溧水縣志上多處提及,想當年定是繁榮村落。許家埠許氏后裔尊廿一世許明先為許家埠許氏始遷祖,該村許氏一族迄今大約在此繁衍生活了720年以上。
圖片12.jpg (296.32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采集人員與舊坊甸許氏宗親合影留念
6.許家埠后許村始遷祖? 卷十五《方鎬公分居后許村序》記載:“當思報本追遠,所當尊而重之者,也今于重修譜牒。惟我村自十九世之通公遷居孔鎮(zhèn)至二十二世懷盛公支下之方鎬公兄弟等分居以來,本乎孔鎮(zhèn)連枝,自此謂后許村之名也。稽其本源,乃根于鳳凰山,以至孔鎮(zhèn)。 考閱老譜于乾隆年間修譜,而孔鎮(zhèn)多于續(xù)修一次?;喞蠅炆揭蠹疑浇杂斜浛煽?。由此我村自方鎬、方錦、方鑰為始姐也,而方矩公仍與父居孔鎮(zhèn)之老宅,支下有老譜稽接。然鎬公于此躬耕,近乎石臼湖之宜,家業(yè)興而枝葉茂,相傳至今共見三十七世矣?;鼓擞诎追凵缴吓艝|首有碑。公之元配徐氏惟生二女,適烏飛塘張某,銘明無嗣立錦。公長子瓦棟繼之,以及店西山經(jīng)家山廟東山幾老山皆有碑記,自良字起,注明良永有國,此鎬、錦二公之碑也。而經(jīng)家山注明良敬啟國,此良心公之總碑也。合孔鎮(zhèn)之老山連枝無異,次序不亂,昭穆不紊,明清之世,即謂三房,而今仍然三支。但于國字下字派,合老譜不一,此即失修之故焉。然世數(shù)無訛而后我村年來不遠族中老者,目睹國字之祖嫡后嗣續(xù)譜雖失修世數(shù)亳發(fā)無異,憾也!再稽我支自二十一世明、順、吉、遇、高先五公及至方鎬公,系居末房至后許村,而為長房至道光年間孝字派早己空懸,計九十余年無出子孫延流。考及通派故世數(shù)居長,然譜牒之義長與末又子孫之興衰,一族之中參差多矣。然此猶不獨我族然也,但今之為子孫者,亦后世之謂祖宗焉。念及此則本源之要同氣之情,追修尚可延待乎,書云: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今國家治教日隆,民德歸厚遠思,報本近思慎宗,普天率地罔不率,而從之惟慮世遠日久,更有遷居分處枝葉暢茂,往來疎而交接少者,將有覿面而不相識者矣,今幸諸君果志倡首,甚為后世之幸焉。凡我族眾各宜遵規(guī)從事,誠始慎終方不失天性人事自然之禮,如我支經(jīng)事者孝國、友評、孝安、孝隆、孝根、本喜等,事固賴祖宗之靈,亦子孫之分也。經(jīng)事者敢云功乎庶,謂光前裕后豫為后世之鑒也,是為序。 時 民國四年歲次乙卯季春月 谷旦 裔孫孝國拜撰”
另卷十有許方鎬世系記載:“方鎬,應(yīng)墳長子。行裕三,又名淳。由孔鎮(zhèn)兄弟四人分居后許村。聘娶徐氏生卒俱失,考通葬老墳山立弟長子良棟為嗣;女二:長適烏飛塘張弘明;次適弘德。有崇禎十年丁丑而碑,張壻立”見下圖:
圖片13.jpg (96.53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0 上傳
胡宸拍攝提供
---由上述可知:后許村始遷祖為廿六世許方鎬、方錦、方鑰三兄弟。大約是在1425年左右(即明朝仁宗洪熙元年前后)遷居到后許村的,要比前許村許氏宗親遷徙稍遲5代,相差125年左右,后許村許氏一族迄今在此生活了600年上下。 十九世許通與后許村始遷祖?zhèn)鞒嘘P(guān)系: 十九世許通;→傳二十世許正元,生五子:長明先、次順先、三吉先、四遇先、五高先;→正元傳廿一世許明先(前許村始遷祖);→傳廿二世,生四子:長懷德、次懷義、三懷忠、四懷孝;許明先之四弟許遇先傳廿二世,生三子:長許懷龍、次子懷盛、三懷廣(廣繼高先嗣)→許懷盛傳廿三世許天琹;→傳廿四世許達炬、許達輝;→許達炬?zhèn)髫ノ迨?,生三子:許應(yīng)墳、許應(yīng)袁、許應(yīng)墨;→應(yīng)墳傳廿六世,生四子:長子方鎬、次子方錦、三子方鑰(前三兄弟均后許村始遷祖)、四子方鉅......
7. 溧水大西門許氏始遷祖? 卷二世表中有十九世許速的記載:“速,致恭次子,行榮八。聘娶趙氏。遷居溧水大西門。”---雖然年表非常簡短,但內(nèi)容很重要,許速是溧水大西門的許氏始遷祖。根據(jù)十九世許通遷居孔鎮(zhèn)上街的大致年代,同輩的許速應(yīng)該比許通年齡要小10-20歲左右,那么許速大約是在1270至1280年間遷居到溧水大西門的。距今許氏一族在溧水大西門生活大約也有740多年了。
圖片14.jpg (119.22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1 上傳
十七世鳳山寺后的十七世許兆一與許速的傳承關(guān)系如下:兆一傳四子許致恭(18世)→傳次子許速(19世,溧水大西門許氏始遷祖)。 溧水大西門許氏后裔中有位叫許晉錫的,《溧水縣志.光緒》卷十二“人物志.中”忠義傳表中有記載:“許晉錫,字康侯,邑廩生。居大西門內(nèi),家貧授徒,攻苦不輟。性和介,無疾言遽色,遇事謙退,不與人爭。咸豐八年,挈眷避亂石臼湖。九月十一日,賊由太平撲溧水,晉錫于舟中,被賊追甚蹙,顧謂妻子曰:“事已至此,萬無生理,惟有一死以全節(jié)耳。”妻應(yīng)之,遂與妻魏氏握手赴水。子玉麟、子婦劉氏、孫女英,一門俱投水死。---光緒縣志中記載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有名有姓的縣內(nèi)民眾而忠義獻身的就有六十多位,許晉錫僅是其中之一被縣志有傳記載的忠義人士。另還有更多的殉難人士,縣志中有數(shù)頁的人員名單簡介(家譜中也能得到驗證),慘不忍睹。 ”
四.凌云堂《許氏宗譜》字派排行 凌云堂《許氏宗譜》民國四年續(xù)修確定的字派分別是: 字 衣冠代作 甲第聯(lián)升
圖片15.jpg (40.3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1 上傳
派 克正人心 懋昭世德
五.應(yīng)祖錫所撰《許氏續(xù)修宗譜序》
圖片16.jpg (162.87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2024-8-31 20:31 上傳
《許氏續(xù)修宗譜序》 譜之義,主乎明世系,敘昭穆,別親疏,而其效足以厚人倫而敦風俗。蓋古之仁人孝子既念得姓之始本于一人,而深懼代遠年湮,支庶繁衍,遂忘我生之所自出,而視同氣如涂人也。于是周浹徬徨,思所以固本根綴枝葉,上溯乎數(shù)十百年以前,以推極于千萬年,而后罔不同條共貫,燦然具備于簡編。夫然后長幼序而尊卑以定,散渙合而疏遠以親,慶吊通而恩義以篤,使后之覽者油然生孝弟之心焉。然則,譜之所關(guān)其不大哉! 歲甲寅,余自溧陽移治高淳,邑人魏君亮卿以《許氏宗譜》介于余,而屬為之序。發(fā)而讀之,義例謹嚴,詮次詳覈,良譜也。 按許氏以封國得姓,文叔而后,代有達人。其祖德宗功,焜耀于史冊者,荊國王公序之詳矣,余故不具論。而于其先世貽謀之宏遠,后賢繼志之殷勤,余獨穆然深思,有慨慕焉而不能自已者。 淳之有許氏也,自南宋時文滕公占籍于鳳凰山寺后。始厥后,生齒日繁,其分居而成聚者族凡有六:若檀溪、太水、花犇,以及溧水之許家埠,前、后許村皆其裔也。夫自南宋迄今數(shù)百年于茲矣。其間滄桑屢易,兵燹迭經(jīng),即生同時、居同里之人,播越淪亡,已在可知不可知之數(shù)。矧其歷年寢久,而復(fù)散兩邑,里中睽隔,死生憂喜不相聞,無譜以維系之,安望其篤近舉遠,而動水源木本之思乎? 即有譜矣,又或陳編徒抱,繼述無聞,先代敬宗收族之良規(guī)不數(shù)傳而澌滅殆盡者,比比皆是。求如許氏之能創(chuàng)能因,繼承罔替,也已戛戛乎難之。故曰: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信夫!抑余尤惓惓于斯譜者,蓋其發(fā)凡起例、酌系定圖,一皆模范乎歐蘇,固足為后世法,而于尊祖宗,敦孝友,睦鄉(xiāng)鄰,與夫窮乏相濟,闕失相砭,凡所以訓(xùn)族型家者,莫不著為成規(guī),書之簡端,以誥后嗣。其子姓亦能恪守家法,汲汲于修輯譜牒,以先人仁愛之心為心,故宗族愈親而風俗亦愈厚。使有家者而皆能如是也,時雍風動之庥,何難再覩于晚近哉? 今許氏懼譜之日久而散失也,謀有以續(xù)之,昕夕編纂,不數(shù)月而書成,其為力亦已勤矣。是舉也,六族同負其責,而傳麟實司主政,傳金、傳慶、孝滿、友評司督修,家祥、家椿司纂校,魏君亮卿又相與討論、潤色,而為之傳贊焉。 余嘉其志而連類書之,亦以勖后之世守者,庶知窮源返本而永篤敬愛于無窮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四年,歲在旃蒙單閼仲春之吉,知高淳縣事,永康應(yīng)祖錫拜撰
(本文撰寫過程中參閱了吳大林老師的研究文章內(nèi)容。同時也得到吳大林老師、劉詩春、胡宸、許新培等文史好友的幫助指正,一并致謝?。?/font>
溧水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理事 吳建溧
2024年8月7日于溧水天鴻苑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quán)或名譽權(quán),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www.abakasalon.com/thread-620847-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