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2-8 23:04 編輯
張氏宗親看過來:留德堂《湯莊張氏宗譜》
經(jīng)過前期胡宸先生與文史愛好者陳遠(yuǎn)先生聯(lián)系接洽,后與湯莊村的張?zhí)锲较壬鷮勇?lián)系《張氏宗譜》查閱一事。按事先約定,2024年1月27日下午一時許,我與胡宸先生準(zhǔn)時抵達(dá)塘竇村湯莊張氏宗祠(宗祠),在祠長張詩春等張氏宗親的陪同下,先參觀了張氏宗祠留德堂,后又來到張氏元分宗祠九思堂,并經(jīng)張詩春祠長聯(lián)系上家譜保管人張詩伸先生,于是張詩伸先生從家中請來譜箱到元分宗祠九思堂,按照傳統(tǒng)敬香儀式,打開譜箱后,我們仔細(xì)查閱,得知:譜箱中保存有14卷完整齊全的留德堂《湯莊張氏宗譜》全套家譜,讓我們感到欣慰。
圖片1.jpg (197.6 KB, 下載次數(shù): 32)
下載附件
2024-2-3 10:34 上傳
圖片2.jpg (115.86 KB, 下載次數(shù): 32)
下載附件
2024-2-3 10:34 上傳
現(xiàn)保存齊全的14卷冊全套留德堂《湯莊張氏宗譜》
這套續(xù)修于民國丁丑年(1937年)的《湯莊張氏宗譜》,前次為首修于民國己未年(1919年),之前因“洪楊之亂“(譜中之說)家譜散佚,故湯莊張氏族人同心協(xié)力于民國八年首修。尤其歷經(jīng)戰(zhàn)亂、文革等動蕩歲月的磨難,保管如此完好,確實不易,張氏族人保護(hù)家譜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據(jù)說,村上還有幾套完整的家譜呢,向湯莊張氏宗親的家譜保管人致敬道謝了。
圖片3.jpg (290.77 KB, 下載次數(shù): 33)
下載附件
2024-2-3 10:34 上傳
留德堂《張氏宗譜》續(xù)修于民國廿六年(1937年),主修:張應(yīng)昌,督修:張釮昌,簒修:張仁昌、張永珍、張永鈺、張鶴年、張堯年。共印14部,按“忠篤順天孝生福 勤能業(yè)進(jìn)儉心安”等14字作領(lǐng)譜字號。全套家譜共14卷冊,現(xiàn)保管有14卷冊,保管人:張詩伸。木活字版。
圖片4.jpg (656.56 KB, 下載次數(shù): 32)
下載附件
2024-2-3 10:34 上傳
圖片為民國八年湯莊首修留德堂《湯莊張氏宗譜》
卷一目錄:1.光緒癸卯年恩科舉人王孝煃(1849年-1947年,上元人--即江寧人,王孝煃,字東培,號寄漚)所撰的譜序《溧水湯莊張氏重修譜序》;2.地方名人竇恩榮民國八年撰寫的《湯莊張氏重修譜序》;3.宋熙寧元年(1068年)雷州刺史、進(jìn)秩中殿丞、十四孫張希白所撰的譜序;4.宋慶元元年(1195年)端明殿學(xué)士、權(quán)兵部尚書、臨安知府、十七世孫張定叟所簒譜序;5.宋咸淳八年(1272年)潭州太守李芾所撰《張氏世恩譜跋》;6.宋祥興二年己卯年(1279年)丞相文天祥所撰《張氏恩榮譜跋》;7.光緒辛巳年(1881年)崇儒所撰《湯莊張氏簒修宗譜序》;8.光緒七年二十七世孫張永彛所撰譜序;9.民國八年二十六世孫張應(yīng)昌所撰《譜由》;10.張氏宗譜目錄(修譜名錄、奉天敕命、九齡公封誥制敕四道、御筆親書題賜曲江公贊、駿公敕命四道、附魏國公親師檄、栻公敕命一道、九齡公像贊、九皋公像贊、魏公像贊、宣公像贊、伯玉公像贊、康六公像贊、象山公像贊、忠九公像贊、良三公像贊、通十公像贊、繼輔公像贊、元楷公像贊、執(zhí)中公像贊、大晟公像贊、大宗祠圖并記、村圖、墳山圖、譜例、宗規(guī))。 卷二目錄:魏公行狀、述居喪家禮說、述卜葬家禮說、魏公文集(三省堂箴、盡心堂箴、座右箴、養(yǎng)正室銘、粵邸四德銘)、宣公文集(葵軒石銘、艮齋銘、虛舟齋銘、主一齋銘、送然姪西歸、送祖七姪西歸、和定叟弟送別韻、定叟弟壽辰、喜聞定叟弟歸、送黙姪之官襄陽二首、重九與賓佐登龍山、南軒木樨、朱晦翁跋宣公城南書院詩、城南書院詩三十四詠、熙熙陽春詩二十四章、城南即事五首、和朱元晦韻、和朱元晦馬跡橋、和朱元晦雪壓竹、和朱元晦懷定叟、和朱元晦后洞山口晚賦、題吳中名勝六詠)。 卷三目錄:伯玉公傳、政之公傳、康六公傳、象山公傳、忠九公傳、良三公傳、萼堂公傳、繼輔公傳、元楷公傳、宏科翁行略、執(zhí)中公傳、大晟公傳、子和贊、張母秦國夫人計氏傳、張母蜀國夫人宇文氏傳、張母宇文安人王儒人家傳、趙孺人傳、朱孺人傳、湯孺人傳、姚孺人傳、陳孺人傳、高孺人傳、陳孺人家傳、羅孺人暨子昌淵傳、劉孺人傳。 卷四目錄:家禮圖、冠婚喪祭儀節(jié)、祠堂祭儀、春秋祭文、家乘小說、排行、領(lǐng)譜規(guī)例、領(lǐng)譜字號、廟頭村聯(lián)修約章、立儀辦善后事、跋、曲江統(tǒng)宗世系表。 卷五目錄:世系圖(有引)、始遷祖伯玉公派下(自一世至十五世)、支分廟頭村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元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 卷六目錄:世系圖、支分巷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金陵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塘下村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上朋村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西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東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三十世)。 卷七目錄:世表(有引)、始遷祖伯玉公派下(自一世至十五世)、支分廟頭村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元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巷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塘下村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上朋村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西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東分支派(自十六世至二十世)。 卷八目錄:世表、廟頭村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元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 卷九目錄:世表、元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 卷十目錄:世表、巷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金陵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 卷十一目錄:世表、塘下村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上朋村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 卷十二目錄:世表、西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東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 卷十三目錄:世表、廟頭村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元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 卷十四目錄:世表、巷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金陵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塘下村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上朋村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西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東分支派(自二十一世至三十世)。
三.湯莊張氏一族何時何地遷來?
從湯莊張氏始遷祖伯玉公世系年表及傳記中,《伯玉公傳》明確記載:公諱伯玉,字丙五,其先本范陽人。五季之亂,有曰居昇者,始自洛陽遷于歙,逮宋開寶之初,潘美克廣州,宣歙之間,烽燧四警,公乃偕弟伯達(dá)徙居于溧水琛山之陽面竹墩而居焉,湯莊之有張氏,實維公始。
圖片5.jpg (549.85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2024-2-3 10:34 上傳
圖片6.jpg (266.15 KB, 下載次數(shù): 28)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湯莊張氏始遷祖伯玉公世系年表中也有同樣清晰記載:伯玉公,字丙五。宋開寶四年,潘美克廣州,宣歙有警。遂偕弟伯達(dá)復(fù)自歙遷于溧水琛山之陽林泉里湯莊村,面竹墩隱居,置有山廬而家焉。
由此可知:溧水湯莊張氏一族,是在公元971年潘美克廣州后,有張伯玉和弟張伯達(dá)一道從歙縣遷徙而來,落戶溧水湯莊迄今已經(jīng)1000年以上,湯莊張氏確實也是溧水較為古老的大姓家族村落。據(jù)了解;該村目前張氏共有400多戶,張姓總?cè)丝?/font>1300多人以上。
圖片7.jpg (471.19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而由王孝煃撰寫的《溧水湯莊張氏重修宗譜序》中又可獲知:有宋雷州刺史張希白宏著譜序,謂綿竹之支本長安,長安本曲江,曲江本范陽,范陽而上不可推究,曲江而下支聯(lián)派合,篤其方來理所可勉旨哉,張氏之有譜也。今溧水琛山之陽湯莊故里有張氏聚族而居,先世由皖南歙縣始遷,田宅于茲子孫守墓洎今,遂稱望族,溯源無出于曲江支派,為唐右丞相張九齡之弟節(jié)度使九皋之后。自節(jié)度越七傳至唐末,有諱瑜者,避亂徙洛陽,又徙歙,宋時伯玉府君,乃占籍溧水,凡十傳而丁口不繁,迄于元代父兄晜弟輩,又以糊口散居,獨(dú)有諱政之者,居湯莊留守祠墓,承先啟后,作宗系圖,故今銘其堂,曰:留德,示不忘也。 這是也是留德堂堂號由來的緣故。
湯莊留德堂張氏輩份排行(尊湯莊伯玉公為一世祖的話,則是第二十四世至第四十三世): 宏大昌永年 詩書啟后賢 昭穆傳千世 家聲萬載遠(yuǎn)
圖片8.jpg (467.32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湯莊張氏傳承關(guān)系:
從曲江統(tǒng)宗世系表可知,湯莊張氏宗親尊曲江支派守禮公子張君政為一世祖(君政公,范陽方城人,隋塗山令。武德初仕,唐為韶州別駕,卒于官,因葬曲江遂家焉。生子六) →→傳第二子子胄公(第二世,越州剡縣令) →→傳第四子宏愈公(第三世,贈太常卿廣州都督) →→傳第二子九皋公(第四世,九皋公,歷任宋襄廣三州刺史,采訪節(jié)度經(jīng)略等使。愛民任賢,嶺南大治。晚年徙家長安,傍曲江而居,仍稱曲江張氏。其兄長即為九齡公,字子壽,時太夫人夢九鶴翔集于庭,故名九齡,唐開元初除右丞相。) →→傳第七子抗公(第五世,殿中侍御史) →→傳第五子忠方公(第六世,京兆尹) →→傳子孟常公(第七世,宣德郎) →→傳長子克勤公(第八世,登仕郎) →→傳子潯公(第九世,鄉(xiāng)貢進(jìn)士) →→傳次子崇紀(jì)公(第十世,字振綱,子一瑜) →→傳子瑜公(第十一世,迪功郎,唐僖宗光啟二年,遭朱玫之亂,時聞張全義為洛陽太守,有惠政,民賴以安,公攜家僦屋而居,未幾,竟卒于東都) →→傳子居昇公(第十二世,唐昭宗天佑二年,朱全忠脅帝遷東都,李茂貞、王建等合兵討賊,東都騷動復(fù)遷于歙。) →→傳子念四公(第十三世,博覽群書,隱居不仕,遭時之變,甘老林泉,配俞孺人,夫婦相敬如賓,生子二:伯玉、伯達(dá)) →→傳長子伯玉公(第十四世,伯玉公,字丙五,徙于瀨水琛嶺之陽而居,遂為湯莊始遷之祖焉。而次子伯達(dá)公,遷居稻堆山。) ......
圖片9.jpg (711.52 KB, 下載次數(shù): 31)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圖片10.jpg (349.63 KB, 下載次數(shù): 32)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該家譜中還記載其祖輩的像贊。如唐右丞相張九齡,雖然溧水這支并非張九齡嫡傳這一支血脈,但九齡公之親弟弟九皋公就是溧水湯莊張氏先祖。 大家對《望月懷遠(yuǎn)》首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都家喻戶曉、朗朗上口。這就是張九齡的傳世名篇之一。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xiàn)。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xiàn)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jìn)士,始調(diào)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bǔ)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yōu)雅,風(fēng)度不凡。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yuǎn)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xiàn)。他的五言古詩,詩風(fēng)清淡,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yuǎn)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xí)的六朝綺靡詩風(fēng),貢獻(xiàn)尤大。有《曲江集》。譽(yù)為“嶺南第一人”。
圖片11.jpg (488.29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家譜中還有文天祥所撰譜跋及還記載魏公文集、宣公文集等史料,都值得張氏一族仔細(xì)拜讀研究。
圖片111.jpg (171.41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2024-2-3 10:35 上傳
湯莊保留這樣完好的家譜,為續(xù)修家譜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希望不久能看到續(xù)修的新家譜。 圖文:溧水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 理事 吳建溧 2024年2月1日
版權(quán)及免責(zé)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quán)或名譽(yù)權(quán),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dāng)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dān)責(zé)任。
本文地址: http://abakasalon.com/thread-61123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