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2-12-10 22:03 編輯
烈火中搶出來的宗譜譜頭 作者 陳維銀
圖片1.jpg (162.56 K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圖片2.jpg (219.25 KB, 下載次數(shù): 55)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一、張氏宗譜 溧水柳家邊張氏宗譜至文革前僅存一套四卷,文革破四舊時也沒有躲過劫難,集中焚燒時,張氏一后人烈火中搶奪一卷譜頭狂奔而去。偶然間得知高中同學張和平他們家族,還保存著那卷張氏宗譜譜頭,目睹經(jīng)歷了烈火的燒烤,又經(jīng)歷55年的歲月,火燒的黑洞及黑灰還殘留著,其余三卷則在烈火中焚毀,現(xiàn)在張氏后人視譜頭如生命般珍貴。 溧水柳家邊張氏宗譜編修于1842年,距今180年,柳家邊張氏支派獨立編修,共四卷,張氏支一世至六世應字派,編至第十五世忠字派。張氏宗譜由張啟袷(字沅,號巨川)獨立一人纂修。 卷一內(nèi)容:大字序,纂修宗譜序,宗譜凡例序,宗譜凡例三十條,續(xù)增宗訓十四條,宗規(guī)三十條,家訓序,家訓五十條,南軒公誥勅,南軒公像贊,能公像贊,祠堂圖,墳山圖,墳山圖,村圖,義學記,義學並周卹鰥寡孤獨條例,午節(jié)祭文,清明祭文,冬至祭文,世派錄,纂修宗譜名目,歷代縉紳錄,能公支下縉紳錄。 其中十六字世派錄:應承繼志、士文啟正、忠孝經(jīng)國、禮讓傳家。 卷二內(nèi)容:世系圖,一世至十世世表。 卷三內(nèi)容:六世至十世世表。 卷四內(nèi)容:十一世至十五世世表。諸公傳贊,壽序,詩,跋,張氏纂修宗譜跋歌,讀張氏纂修宗譜跋詩,貯譜字號引。 只可惜卷二、三、四再也見不到了。 張氏宗譜中開篇由有溧水名流濮瑗進士所親筆撰寫的共八頁譜序,張氏宗譜留下濮瑗進士撰寫的譜序,更留存了濮瑗進士的墨寶,濮瑗進士所親筆撰寫譜序見下圖:
圖片3.jpg (208.6 KB, 下載次數(shù): 64)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圖片4.jpg (129.37 K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濮瑗進士在中山張氏譜序全文最后寫道:道光壬寅(廿二年,1842年)余因丁艱旋里,晤余友張君巨川于邑城施宅,適巨川譜稿將竣日,囑言于余。余稽其原委厘然,序次昭析,考核詳明,斟酌萬當,不禁喟然曰:今而后,不特親親之道著,而是書爾可以永傳不朽矣,是為序。 道光二十二年歲在壬寅孟春之初段榖旦。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知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事,年家眷教弟。 濮瑗頓首拜撰並書 章:瑯圃。 章:濮瑗。
當年在家譜即將竣工前,張沅與濮瑗老友在縣城施先生家中見面,張沅懇請濮瑗老友給張氏宗譜寫序,并將部分譜稿交老友閱讀,以增加濮瑗老友對張氏歷史的了解。由此,濮瑗撰寫的譜序當在開篇首頁。 柳家邊張氏據(jù)1842年張氏宗譜記述,由二世能公自丹陽縣栗莊村遷徙來柳家邊的(注:丹陽境內(nèi)查無栗莊村,而句容縣寶華山有栗莊村),遷徙時間約在公元1520年左右,距今約500年。2021年12月13日下午我陪張和平去句容縣寶華山栗莊村尋找,栗莊村四個生產(chǎn)隊其中二個生產(chǎn)隊為張姓,找到85歲的張遠樹,據(jù)他講,張氏世居粟莊好幾百年了,20年前將他保管的《張氏宗譜》交他大哥兒子保管,他答應找到《張氏宗譜》后通知我們。 編制柳家邊張氏宗譜的是啟袷(洽)公(字沅,號巨川),啟袷公是邑庠(相)生即秀才,據(jù)溧水光緒縣志(1879)第299頁載:張沅,豐慶鄉(xiāng)柳家邊人。性慷慨好善,人稱長者。咸豐十年閏三月,賊至村,沅坐齋中抗聲叱罵,賊怒,以刃斫(桌)其背。沅趨戶外,罵不絕口,投水死。 張沅老先生平時慷慨,樂善好施,被人們尊稱為長者。在太平天國慘烈戰(zhàn)爭的悲劇中,張沅老先生又鐵骨錚錚,于1860年閏三月,見太平軍來村里,張沅老先生坐在家中高聲怒罵太平軍,被激怒的太平軍用刀刃砍其背,張沅又到屋外,還是怒罵不已,最終投水而死,其悲壯慘烈。同時,張氏家族也遭到了慘烈的屠殺,至少30個家庭遭到滅門。
二、張氏祖墳及碑文 柳家邊村張氏祖塋位于村南無梁倉庫東南角山坡,2000年左右,東屏鎮(zhèn)圈地開發(fā),開發(fā)范圍包含張氏祖塋地,鎮(zhèn)政府異地在上旺村與苗圃村之間山坡劃撥一塊地皮,將所有張氏祖墳遷徙到劃撥地皮內(nèi)安葬,并補貼近百萬遷徙費用。 2021年5月9日中午,我隨張氏后裔張和平來到張氏祖塋,細讀殘留石碑,石碑風化嚴重,但仍然發(fā)現(xiàn)三塊石碑為父子三人:父:張左堂,子:張林、張發(fā)。 張氏張左堂公于大明萬歷拾貳年歲頭合墓(1584年)葬在柳家邊村前,張左堂還不是遷徙柳家邊的始祖,說明張氏遷居柳家邊早在公元1550年以前了。
圖片5.jpg (173.75 KB, 下載次數(shù): 59)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遷徙后的張氏祖塋
圖片6.jpg (255.37 KB, 下載次數(shù): 68)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上面為石碑一: 右:大明萬歷拾貳年歲頭合墓(1584) 中:大明故先考張公左堂 下:孝男張林張發(fā)
圖片7.jpg (169.16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上面為石碑二: 右:大明崇禎拾伍年歲在戌子時立(1642) 中:大明故先考少塘張公林之墓 左:孝男
圖片8.jpg (205.46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上面為石碑三: 崇禎六年(1633)立 故先考發(fā)公老大人之墓
圖片9.jpg (223.05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2022-12-9 22:52 上傳
上面為石碑四: 右:大清咸豐二年立(1852) 中:故先考張母曾氏老孺人之墓 左:孝男 陳維銀文 于2022年12月4日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或名譽權,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abakasalon.com/thread-589228-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