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贅言:范敬宜先生寫的“有這樣一位縣長”文中的主人公毛汝采,系溧水縣明覺鎮(zhèn)李家圩村人。他曾在河南省登封等縣任過縣長,《溧水古今》第十輯已作過簡略介紹。范先生此文中寫的毛汝采在登封保護古樹、關心災民的事跡甚為感人。盧鴻同志從《新民晚報》上看到此文特請本刊予以轉載,以作本縣地方史料的留存。文中個別出入處,在注釋中予以說明。
最近我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國家文物局的同志一起到河南考察文物保護工作。途經登封中岳廟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個感人的故事。
中岳廟位于太室山麓黃蓋峰下始建于秦代,唐宋之際曾盛極一時,明清兩代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整,形成今天的格局和規(guī)模。特別引起我興趣的是,大殿前一片森森古柏,冠蓋亭亭,威儀棣棣據說都是漢唐遺物。我盤桓其間,突然發(fā)現(xiàn)每棵樹主干上都釘著一塊搪瓷牌子,長約五,寬約二寸,藍底字,上面寫著:“古柏樹第x×號登封縣政府制”我看那搪瓷牌子好生眼熟,很像舊上海的門牌,便好奇地向陪同的登封市文物局同志詢問這些牌子的來歷,他居然回答得頭頭是道:“提起這些牌子,還得感謝當年登封縣一位叫毛汝采的縣長。原來這些古柏,到民國年間,經常遭到盜伐,屢禁不止。
1936年,毛縣長到任以后,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非常痛惜,下決心加強管理。他針對當時無人負責的狀況,首先把這八十多棵珍貴的古柏一一編號,又親自跑到上海訂制了這批搪瓷牌子—因為當時河南還不生產搪瓷制品。從此每棵柏樹都有專人負責,盜伐事件大大減少。所以老百姓至今還念念不忘這位毛縣長的功勞。
我心中暗想:好一位愛護祖國文化遺產的縣長,可惜他生在舊時代了!
接著,我們來到距此不遠的嵩陽書院。相傳歐陽修、范仲淹、程灝等大儒都曾在此講過學。“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山門外矗立著一座高約9米的唐碑——“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高大雄偉,十分壯觀。碑文為唐代宰相李林甫撰,由著名書法家徐浩書丹。此碑在我國書法史上很有地位。我正在摩挲觀堂。市文物局的另一位同志又給大家講“抗戰(zhàn)前,登封縣有一位縣長,非常廉潔,離任時兩袖清風,一無所有,唯一的要求是給他80份這塊碑的拓片。開始人們不知道他做什么用,后來有一年登封發(fā)生水災,他請人把這。80份拓片送到京滬變賣,換來了不少錢糧,全部用來賑濟災民。這件事后來傳為美談,至今老白姓一提起來,還對他感恩不盡…”
“這個縣長叫什么?”我問。
“毛汝采!”又是這個毛汝采!
第二天早餐時,一位在五六十年代曾在洛陽地區(qū)做過多年統(tǒng)戰(zhàn)部長的老同志告訴我:“毛汝采是清華大學早期畢業(yè)生,江蘇人,三十年代曾在河南六個縣當過縣長。盡管他是舊政府的官員但出污泥而不染,確實為老百姓做了不少除害安民,扶危濟困的好事,所以六十年代還被人民政府聘為縣文史館館員。政聲人去后,對于真心實意造福一方的人,老百姓是不會忘記的。口碑勝于豐碑啊!”回來以后,我翻檢有關登封古跡的資料,均未見有關毛汝采的事跡。恐日久湮滅故為之記。
注釋
①原載《新民晚報》2000年5月2日第20版。
②應是國立北平大學(現(xiàn)北京大學)畢業(yè)生。
③毛在河南省登封、臨汝、清豐三個縣任過縣長。
轉載于巜溧水古今》2000.10第十七輯
未標題-3.jpg (13.8 KB, 下載次數(shù): 111)
下載附件
2021-9-8 11:28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