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氏宗譜》八卷,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懷德堂木刻活字印本。書名據(jù)版心題,目錄稱“湯氏家乘”。 正文六卷,加上卷首,卷末,共八卷,分裝八冊,現(xiàn)藏溧水區(qū)白馬鎮(zhèn)北城湯開榮家,保存基本完整。2018年3月31日,宋新鴻女士陪我到她姐夫湯開榮家觀看此譜。 卷首,序、村基圖記、祖塋圖、社塘庵表圖、孝子坊圖記、像贊、傳、修譜名目、字派、領譜字號。卷一,世系圖。卷二至卷六,年表。卷末,傳。
據(jù)譜稱,其十一世直鶴公除溧水教授,其子湯允安卜居官塘,為官塘始祖。傳至十七世,正四公自官塘遷到北城,為北城始祖。此譜首修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修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三修于道光五年(1825),這是第四次修。
此譜最吸引我的是關(guān)于孝子湯學紳的材料。首先,《順治溧水縣志》卷三,有“孝子坊,為湯學紳立”,沒提孝子坊所在地點。讀了此譜,才知孝子坊曾立于白馬鎮(zhèn)北城,解放后被拆。宋新鴻陪我們在一村民家里見到了刻有“圣旨”二字的牌坊石構(gòu)件。青石質(zhì),長71厘米,寬51厘米。
第二,關(guān)于湯學紳的事跡,此譜中有多篇文章提及,但不及《順治溧水縣志》卷七的記載:“湯學紳,白鹿鄉(xiāng)人,三歲失母,撫于繼母劉 ,劉患癰,紳吮之,繼以嘗糞。劉視紳若離里,而紳報劉若乳哺。劉逝,又事鄭,如之。父死,廬墓盡哀。順治十一年,有司上聞,建坊表其閭?!睋?jù)《清實錄• 世祖實錄》記載,湯學紳孝養(yǎng)父母的事跡由江南學政御史上報朝廷,在順治九年(1652)六月。禮部核準“旌表”“給銀建坊”,是順治十年年初,而志書中則記載為“順治十一年”,這就在時間上差了整整一年。
第三,舊《溧水縣志》對湯學紳的個人情況幾乎沒提,懷德堂《湯氏宗譜》補了其缺:湯學紳,字匡民(《增補字匯》書中稱“康民”),生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十一月初二日申時。先后娶有方氏、舒氏和蔣氏,生有四子四女。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初四日子時。享年六十九歲。葬午干橋北首荊山。
懷德堂《湯氏宗譜》還記載了湯學紳營救清初知縣車輅的事跡。車輅,直隸滄州人,清順治十六年(1659)由舉人任溧水知縣。當年五月,在東南沿海的南明桂王稱帝,改年號為永歷。六月,鄭成功、張煌言率精兵十萬經(jīng)長江包圍江寧(今南京)。七月初七日,張煌言部攻下蕪湖后,分兵四路收復江南城邑4郡3州24縣。其一路攻打溧水時,溧水知縣車輅組織團練據(jù)城堅守,但因“孤城危弱,勢不能支”而被攻破。張煌言部縛知縣車輅,奪其印。七月底,鄭成功、張煌言兵敗退回海上。溧水復入清軍之手。知縣車輅因失城、失印罪而受刑死。
北城懷德堂《湯氏宗譜》稱:“溧水令車某,有惠政,后以活百姓故失印,囚系拷訊。公(即學紳)獨義形于色,慨然嘆曰:有如此賢宰君而不為代理,非丈夫也。獄中一切饋食咸出吾家。即往京師,訴于部,費千余金,且為鑄印赍歸。而車公先數(shù)日已斃于獄矣,公號泣槌心,為備棺斂。而車公之眷屬寓居公舍者半年,日用支給無缺。后既歸,感公之德,設牌尸祝,此又其大義之卓然也?!?/font>
在車輅受冤下獄,紳民束手之際,學紳為其奔走營救,還遠涉京師,代伸冤抑,費千余金而不惜,并為之鑄印而歸,以及對其家屬無微不至的照顧等等記述,表現(xiàn)了湯學紳義字當先,不畏牽累的豪情俠骨,使人肅然起敬。補了舊《溧水縣志》記載之不足。
湯學紳在學術(shù)上也頗有造詣,他曾參加了《字匯》一書的增補工作。現(xiàn)存《增補字匯》共有十二卷,首一卷。書中題“宣城梅膺祚原輯,袁州張自烈增補,溧水湯學紳(康民)訂正,句曲蔣先庚釋疑”。另外,《法海觀瀾》是蕅益和尚所輯的一部有關(guān)佛教的書。書中自署:“古吳蕅益比丘智旭輯,中山湯學紳康民閱梓”,可知此書是由湯學紳出資刊印的。書前有湯學紳所作的序。此書刊于清康熙三年(1664)?,F(xiàn)將湯學紳的序轉(zhuǎn)錄如下:
《法海觀瀾》序
湯學紳
嘗觀諸佛菩薩,智慧光明圓滿具足,度盡古今大千世界,原無一法可說,此即達摩西來,無一字之旨也。乃大藏經(jīng)論,彌天際地,語言文字,不可勝窮,此義又何居乎?我讀《金剛經(jīng)》而知之矣?!督饎偨?jīng)》云:“無所住處生心。”諸佛菩薩即于無可說中立法也,無法之法,是名妙法。學者不知萬法本于一法,一法歸于無法,每每撾宗堂之鼓,登教者之臺,持行門之鉢。如一葦障狂瀾中,飄忽滄溟,莫知涯岸,此所謂法海浮沉者也。浮沉日久,將諸佛語言文字,浩瀚支離粘帶牽縛,俾本源性命之書,竟為煩惱沉淪之障,可勝嘆哉!此蕅益大師續(xù)千圣之燈,踞毗盧之頂,出光明鏡,轉(zhuǎn)法藏輪,集從前教乘諸典,選擇精要,接引入門。讀其綜舉之旨,夫約以戒行為第一,以證入繼之,凈土終之。至哉大師之言乎!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子輿曰:“四十不動心”,此皆戒行圓明之后,腳跟立定,然后修證功夫,次第可舉矣。振裘者,必挈其領;汲水者,必探其源。法海觀瀾之意,其在斯歟。雖然大師序四凈土,而以五門收之,必全教、戒禪密,乃為真因?qū)嵐?。故以五門之瀾,為觀法之術(shù)。夫嚴凈毗尼以為律,巧立言說文字以為教,因疑參究不墮知解窠臼以為禪,持真言證人名曰密宗,舉體凈緣名曰凈土,具名雖殊,其實則一。又何得以吾師之律教,而非即吾師之禪宗乎哉?大師數(shù)十年之苦心,綜輯貫通,津梁學者,獨標高唱,選佛登科,余服膺既久。鋟而壽之,愿與現(xiàn)在來者精進奉持。倘有學者衍流全部,悟證無言,迥出法門,不拘文字,見性明心,立地成佛,此又大師瀾中之瀾,是即諸佛菩薩無法之法也。余管窺釋教,何敢妄肆廣長,以滋語業(yè),但讀師之書,仰師之教,附贅一言,以志不忘之意云爾。
甲辰年瀨水弟子湯學紳撰
湯學紳是孝子,是義士,還是學者。這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立體的湯學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