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114網(wǎng)==

標題: 三里亭:歲月深處的鄉(xiāng)愁畫卷 (作者 梁國才 ) [打印本頁]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4-12-3 13:13
標題: 三里亭:歲月深處的鄉(xiāng)愁畫卷 (作者 梁國才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2-5 16:26 編輯

轉發(fā)說明:我于11月28日在微信中收悉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會員梁國才先生的新作《三里亭:歲月深處的鄉(xiāng)愁畫卷》,經(jīng)認真拜讀后,頗有收獲。梁國才先生文思敏捷,文學造詣頗深,加上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傾注,創(chuàng)作完成的這篇《三里亭:歲月深處的鄉(xiāng)愁畫卷》也富有地方文化氣息。經(jīng)作者本人同意,現(xiàn)轉發(fā)分享到《中山文史》版塊,歡迎各位文史愛好者及網(wǎng)友們?yōu)g覽關注!謝謝!
轉發(fā)者: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理事、114網(wǎng)站超級版主吳建溧
2024年12月3日

三里亭:歲月深處的鄉(xiāng)愁畫卷

梁國才
(, 下載次數(shù): 3)

       在外打拼的日子里,隨著年齡的悄然增長,我對家鄉(xiāng)的思緒,如同陳釀的美酒,愈發(fā)醇厚濃烈。那縈繞心頭的鄉(xiāng)愁,總促使我想去探尋村名背后隱匿的故事,追溯家鄉(xiāng)的根源。
       家鄉(xiāng)的村莊名叫三里亭,坐落于丘陵地帶,東北面與縣林場相依,東面的平安山像一道高高的屏風,南面緊鄰洪藍埠集鎮(zhèn),西面的胭脂河似一條玉帶蜿蜒而過,北與廟塘鋪村緊密相連。金牛山,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村境之中。還是洪藍街道政府所在地。寧高公路與123省道兩條動脈,橫穿境內,為這片土地帶來了便捷的陸路交通。村莊被123省道巧妙地分割為三塊:路東名為“東村”,是許姓、張姓等家族的聚居地;路西因大興水利時修筑的一條壩,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壩過(那)邊”,王姓、洪姓、曹姓等在此安居樂業(yè);路東南的區(qū)域則叫作“南頭”,張姓、孫姓等在此繁衍生息。這三塊區(qū)域合起來不過五十戶人家,共同組成一個生產(chǎn)隊。村民們除了種植稻麥油等傳統(tǒng)農植物,還憑借豐富的山林資源,開山炸石,作為副業(yè),維持著生活的煙火氣。
       關于村名“三里亭”的由來,民間流傳著一個與乾隆皇帝相關的傳說。據(jù)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欲上無想山,當?shù)毓賳T為了貢奉皇帝歇腳,每隔三里地修建一座亭子。因在我們村地界附近的亭子建造得格外宏偉壯觀,村莊便得名為“三里亭”。然而,傳說終究只是口口相傳的故事,缺乏確鑿的依據(jù),畢竟其他地方或許也有類似的“三里亭”。
       隨著無想山景區(qū)設施的提檔升級、胭脂河航道的通航、204省道的開通,以及“三里亭”由自然村名上升為社區(qū)名,三里亭村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同時大大提升了村莊的知名度。村東的感泉山及其青絲洞和“故明兵部尚書齊公諱泰之墓”,仿若歷史長河中的神秘寶藏,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氣息,為村莊增添了一抹深沉而神秘的色彩 。而金牛山的美麗傳說,更是如同一首悠揚的詩篇,賦予了村莊無盡的美好寓意。
       金牛山,又名仙鶴山,它那尖頂?shù)纳碜嗽跉q月中屹立不倒。相傳,山中曾藏有一頭神奇的金牛。從前,金牛山腳下住著一位姓傅名三的莊戶老人。傅老漢堪稱種莊稼的行家里手,而他最擅長的,便是種植冬瓜。他培育出的冬瓜,個頭碩大,產(chǎn)量頗高,在周邊地區(qū)聲名遠揚。
       有一年,傅老漢種了二畝地的冬瓜。他每日起早貪黑,精心呵護,冬瓜苗茁壯成長,長勢喜人。按照常理,這片地少說也能收獲二三百擔冬瓜。然而,奇怪的是,春去夏至,二畝地里僅僅結了一個瓜,而且這瓜還與眾不同,上圓下彎,腰身上清晰地印著一道金色的紋絡。傅老漢越看越疑惑,越想越不通。他二畝地只結一個冬瓜之事,迅速傳遍了方圓十里。
       一日,洪藍埠來了一位風水先生。這位風水先生找到傅老漢,竟愿出高達三十兩金子的價格購買這個冬瓜。傅老漢心中暗想,一個尋常冬瓜值那么多錢,其中必有奧妙。于是,對風水先生說:“這個冬瓜我不賣!”風水先生一聽急了,趕忙加價:“那我給你一百兩!”傅老漢見風水先生這般著急的模樣,愈發(fā)堅信這個冬瓜絕非普通之物。他毅然決然地說道:“你出再多的錢,我也不會賣!除非你告訴我這個瓜的用途,否則,我寧可將它砸爛,也絕不賣給你!”風水先生沒有辦法了,暗自思量:這老家伙也夠倔的,看樣子這瓜是難以到手了,怎么辦呢?這世間恐怕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如此奇特的冬瓜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傅老漢道出實情。原來,尖頂山的腹中藏有一頭金牛,而這個冬瓜,正是開啟尖頂山大門的鑰匙,只要抱著它繞尖頂山轉三圈,然后高呼一聲:開!便能打開山門,牽出金牛。
       傅老漢聞聽此言,心中激動不已,他抱起冬瓜一口氣繞著山坡疾走了三圈,高喊一聲:開!剎那間,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仿若炸雷,山腰處緩緩閃開一道金門,一個山洞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傅老漢懷抱冬瓜,三步并作兩步,沖進山洞。只見山洞里亮堂堂、金晃晃,擺設著金桌、金凳、金牙床,還有一條金黃牛正在悠然牽磨。嗬!那磨是金的,豆是金的,磨出來的豆?jié){也是金的。傅老漢不禁失聲叫道:“啊,金牛,金牛,我終于看到金牛了!”
       金牛陡然聽到人聲,頓時受驚,如離弦之箭般向外沖去。傅老漢見狀,急忙放下手中的冬瓜,奮力追趕。怎奈金牛奔跑如飛,傅老漢哪里追得上。半天功夫,金牛一路狂奔到石臼湖邊。恰逢湖邊有姑嫂二人正在抬水,金牛竟朝著水桶拉了一泡牛糞,而后縱身跳入石臼湖中。姑嫂二人十分惱怒,不禁罵道:“誰家該死的牛,跑到水桶里拉屎!”便將桶里的水倒入了湖中。傅老漢氣喘吁吁地追到湖邊時,金牛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焦急地向姑嫂二人打聽。聽了姑嫂的敘述,急得直跺腳,痛心疾首地喊道:“那可不是普通的牛糞,那是金子??!”
       傅老漢沒有追到金牛,只得滿心沮喪地往回趕。他心想:既然追不到金牛,回到洞里拿點金桌、金凳、金豆子也好!可當他匆匆趕回時,卻發(fā)現(xiàn)尖頂山的大門早已緊閉,那個神奇的大冬瓜也被關在山洞里之中,再也無法取出。
       此后,當?shù)匕傩毡銓⑦@座尖頂山稱為金牛山。石臼湖里因倒進了金牛糞,從此便有了撈不盡的體型扁平、酷似刨花的小魚,當?shù)厝朔Q它為刨花魚。
       時光流轉,上世紀七十年代,經(jīng)專業(yè)勘查,金牛山山凹底部下方發(fā)現(xiàn)了珍貴的礦脈,國家緊缺鈾礦。于是,南京軍區(qū)特別組建了一支普查、勘探、開采、冶煉一體的鈾礦尖兵部隊--南字705部隊(00050部隊)607團,其中的一個營(一營)駐扎金牛山地區(qū),全力開采鈾礦。由于重新開采金牛山鈾礦工程的報告是1970年7 曰1日由南京軍區(qū)向中央報告的這一日子,故而后來對外稱作“溧水洪蘭七一工地”。在廣大官兵熱火朝天、大干快上下,山門被再度開啟,昔日傳說中的金牛山,今朝果真產(chǎn)出了珍貴的“金子”。金牛山的鈾礦,為新疆馬蘭基地的原子彈成功上天貢獻了不可或缺的洪蘭力量。三里亭人因此自然自豪滿滿。
       東村與南頭緊緊依傍著金牛山的北面和東邊,我家在東村。
近日,在細細翻閱《洪藍鎮(zhèn)志》,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三里亭”村名與“茶”相關,一下子讓我仿佛找到了村名由來的真正答案。
       鎮(zhèn)志記載:“三里亭自然村居金牛山腳下,村前曾有一個亭子,為宋代建造,后有一廟宇,亭中間是大路,兩旁是石條支起的凳子,和尚在此免費為路人供應茶水。路人喝了三里亭的茶回味無窮,贊不絕口?!锿ぁ腿锿さ摹琛仓饾u聞名起來。此大道是縣城通往南邊幾個集鎮(zhèn)的交通要道,稱之為‘官道’,也叫‘郵路’,是來往行人的必經(jīng)之路。行人經(jīng)過時,都會在此亭中休息或避風躲雨。因該亭距半山三里之遙,遂將此亭命名為‘三里亭’,該村也由此而得名叫‘三里亭村’?!?/font>
       從這段詳實的文字記載中,我們能夠清晰地了解到以下幾個重要信息:三里亭和三里亭村在宋代便已存在,歷史悠久;和尚來自三里亭后山的廟宇;歷史上的官道貫穿三里亭村。據(jù)考證,此官道走向為:縣城南門—黃栗樹—廟塘鋪(大榆樹)—長塘埂—洪藍敬老院—半山村西側—澗東村西側(九板橋)—浦塘集鎮(zhèn)東南側—浦塘橋—馬家廟-孔鎮(zhèn),路面用青石板鋪就。我曾親眼見過石板上有深深的獨輪車車轍,仿佛透過它們,看到了昔日官道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繁榮盛景。長塘埂緊挨東村,距離我家近在咫尺。茶亭所在之處,就在如今的敬老院所在地。廟塘鋪村的《陳氏族譜》中,亦有對茶亭的明確標注。
(, 下載次數(shù): 1)

       我曾聽村上的張萬榮大伯講述,往昔后山之中,古樹參天,廟宇深藏。寺院的茶園位于半山,那里丘陵起伏,松濤陣陣,嵐氣氤氳,所產(chǎn)茶葉品質上乘。寺僧們采用黃裱紙炕制茶葉的技藝堪稱一絕。他們時間寬裕,心境平和,精心采摘茶葉后,帶回寺廟再次篩選。在鐵鍋內鋪上一層黃裱紙,點燃松枝,文火慢慢炕制,黃裱紙起到了受熱均勻,鍋底不易焦糊的作用。如法炕制出的茶葉,碧綠之中透著微微的淡黃,清香之內蘊含著獨特的紙香,別具風味,深受茶客的喜愛。久而久之,前來求購的茶客與茶商絡繹不絕,常常在寺外排隊等候。官道上的茶亭便成了眾人品茗等候之地,無需前往半山的茶園。這里逐漸演變成了茶商的集散地,熱鬧非凡。常常是“借問哪里有好茶,路人遙指三里亭?!?/font>
       然而,隨著礦山的開采,寺院被拆除,和尚們紛紛還俗。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壩過邊住著“和尚麻麻(方言:指老婆)和他的女兒。”可惜的是,黃裱紙炕制茶葉的獨特技藝,隨著歲月的變遷而失傳,三里亭茶的聲譽也逐漸式微,“每況愈下”。
       作為三里亭的子民,我心中始終難以忘懷我的啟蒙學校--三里亭小學。
       三里亭小學于1967年,由三里亭和廟塘鋪兩個生產(chǎn)隊共同出資建造,差不多和我同年歲,坐落在東村東面山崗上,離我家百步之遙。東村的老學究張松南(如今依然健在)在學校創(chuàng)建之時提議:“三里亭有著深厚的古風古韻,小學就命名為三里亭小學吧,愿乾隆皇帝廣博的才學能夠潤澤莘莘學子?!彼惨虼吮煌七x擔任第一任校長。我的堂兄梁木扣承蒙張校長的賞識,被特地點名進入學校任教,后來接任校長一職,并且一干便是一輩子。學校采用復式班級教學模式,即一、二、三年級同在一個教室,四、五年級同在一個教室。堂兄主要負責教授一至五年級的數(shù)學課程,一天之中要在不同年級間“輪軸轉”,同時需要準備五套備課方案。在一個課時內,復式班的授課方式別具一格,先教授一年級,接著是二年級,再是三年級,另一個班級亦是如此,先教四年級,然后教五年級。這就要求教師在短時間內,要迅速轉變角色,調整教學思路,其辛苦程度遠超單式班,起早摸晚、加班加點是常事。
        打乒乓是三里亭小學的特色體育項目。三年級以前,學生們在課桌上練習乒乓球,技藝嫻熟者選拔到正規(guī)乒乓桌上進行訓練,乒乓桌放在四五年級教室里。學校沒有專業(yè)的教練,實行學生帶學生的方式,由技藝精湛的同學帶領大家練手法和實戰(zhàn)技巧,如此一屆帶一屆,逐漸形成了學校的特色和強項。在縣里舉辦的學生運動會上,代表洪藍鄉(xiāng)參加乒乓球賽的選手,不論乙組還是丙組,大多都來自三里亭小學。洪藍中學的一位體育老師曾由衷地贊嘆:“三里亭小學是乒乓的搖籃”。我曾有幸被選拔為丙組選手參加了全縣的比賽。雖然最終沒有獲得名次,但能夠參與這樣正規(guī)的賽事,于我而言,已是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
       學校充分利用當?shù)氐那鹆晟狡沦Y源,因地制宜栽種樹苗,特別是種植竹苗,走上了半工半讀、勤工儉學的辦學之路。學校將出售苗木得來的“大好收成”,換成了一本又一本的連環(huán)畫、科普冊子、科幻小說、宏篇名著等等各種書籍,在本不多大的老師辦公室辟出一角珍藏著。從此,學校新增了一門課程--閱讀課。閱讀課上,學生靜靜地沉浸于書海之中,如饑似渴地閱讀著、思索著,老師欣喜地看望著、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著。每逢假期,每位學生都可以借書回家。我熱愛看書,喜歡寫寫作文的習慣,就是從三里亭小學閱讀課中逐漸養(yǎng)成的。也正是得益于學校的勤工儉學舉措,學校得以承擔起每一位學生的書雜費,鉛筆、毛筆、小刀、橡皮、墨汁等都無需學生家長掏錢購買。三里亭小學憑借其出色的勤工儉學辦學成果,榮獲“江蘇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稱號,國家教育部勤工儉學司領導曾到該小學視察調研,三里亭小學成為了全縣示范窗口學校。我的老師堂兄也因此榮獲南京市政府授予的“市勞動模范”稱號,并被南京市普教系統(tǒng)評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行知管理獎)。
       三里亭小學于1993年并入洪藍中心小學,那片山崗上留下了空空的教室。我經(jīng)常去走走。清晨,操場上列隊練乒乓手法的身影浮現(xiàn)眼前。山坡上,抬著比自己還高的竹苗的我,帶著微笑,慢慢走來。教室里,朗朗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的讀書聲,一次次縈繞在耳際。我去一次,便童年一回。
       我的童年與少年時光都在東村度過。東村宛如一顆遺世獨立的明珠,坐落在廣袤的田野之中。每當油菜花盛開時節(jié),整個村子便如同花海中的一座小島,美不勝收。村子的建筑風格別具一格,形狀類似福建的土樓,圍墻呈正方形,墻內的房子呈圓形,中間是方形天井。這座房子的主人來自福建,他們將老家獨特的建房風格帶了這里。灰色的小瓦,厚實的土夯墻。房屋呈框架結構,以巨大的木料作為梁柱,通過橫拉豎拽、勾心斗角的巧妙構造形成整體,采用卯榫連接工藝,整座建筑沒有一根鐵釘。房子正大門朝向東南,門前有一方水塘,寧靜而祥和,是一處典型的靜謐田園農莊。然而,前幾年,隨著政府一聲“拆遷”令下,這座完整的村落便漸漸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之中,只留下一片殘垣斷壁,令人唏噓不已。
       回到家鄉(xiāng),站在一片瓦礫上,不見熟人熟面,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望著靜臥的一段斷壁殘垣,水塘邊歪脖扭腿的檀樹,和一棵半百年紀的枝枝花,我不禁發(fā)問:“如果村落保存了下來,該是怎樣一番美好的景象呢?”我來回走著,人生如戲,往事如煙,心中不禁涌起無盡的感慨:
       斷壁殘垣留村影,
       虬干曲枝掩塘映。
       花開舊地孤芳泣,
       團頭聚面三里亭。

       三里亭,一個富寓詩意的名字,一個夢里尋她千百度的名字,知曉了她的來歷,?“釋然山中游,世慮可暫忘”,將伴隨著我慢慢變老。

2024年11月20日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4-12-3 13:14
感謝梁國才先生賜稿!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4-12-3 13:25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2-3 13:37 編輯

我小學時曾代表城郊小學乒乓球隊參加過(大約是1973年或1972年)南片八個鄉(xiāng)鎮(zhèn)小學間聯(lián)片賽乒乓球小學生團體賽!印象就是在洪蘭小學舉辦的,當時代表洪蘭公社小學生代表隊的就是三里亭小學隊,其中女隊員張蓮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我還與黃水根、張蓮珍三人代表溧水縣參加1997年(或1998年)南京市第十七屆運動會乒乓球混合團體制,比賽采用(男單、混雙、男單)三場兩勝制,我們溧水榮獲團體第四名(殿軍)!


(, 下載次數(shù): 2)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4-12-3 13:52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2-4 15:19 編輯

黃水根、吳建溧分獲1997年溧水縣首屆職工運動會乒乓球男單冠、亞軍,張蓮珍是榮獲女單冠軍后,獲得代表溧水參加南京市十七屆運動會農村部“晶橋杯”乒乓賽參賽資格的。就在我們溧水南門田徑運動場的訓練館舉辦的。圖片中我胸前多了一塊獎牌,是因為我個人還獲得了這次男單比賽的第四名,加上混合團體的第四名,故兩塊獎牌!



(, 下載次數(shù): 2)
作者: read    時間: 2024-12-3 19:14
好文。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4-12-4 07:50
有關文中提到的“七一工地”,后面會請版主陳維銀先生專門發(fā)文介紹!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4-12-4 15:23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2-4 15:26 編輯

文中提到的張松南校長,不知是否是當年我在洪藍參加南片8鄉(xiāng)(時稱人民公社)小學乒乓球比賽時所見到過的瘦削精干的三里亭小學帶隊老師?




歡迎光臨 ==溧水114網(wǎng)== (http://abakasalo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